流行性出血热三红三痛有其表现及机制,三红是面部等因血管通透性改变所致,三痛与病毒血症等引发全身病理改变相关;诊断依据包括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等,鉴别需与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区分;治疗有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和营养支持,对症治疗涉及发热及三痛处理;预防要防鼠灭鼠(环境治理和药物灭鼠)和个人防护(避免接触及疫苗接种)
一、流行性出血热三红三痛的表现及机制
(一)“三红”表现及机制
1.面部、颈部及上胸部潮红: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液中的水分等渗出到组织间隙,而面部、颈部、上胸部的毛细血管丰富,在病毒导致的血管通透性改变作用下,出现潮红表现。一般年龄较大、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的人群,由于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潮红可能更明显,而儿童由于血管相对娇嫩,也可能出现较明显的潮红,但机制相同,都是病毒引发的血管通透性改变所致。
2.相关因素影响: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吸烟等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和血管状态,在感染汉坦病毒时,可能会加重“三红”的表现。有汉坦病毒感染高危病史的人群,再次接触相关传染源时,“三红”出现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可能与初次感染有所不同。
(二)“三痛”表现及机制
1.头痛、腰痛、眼眶痛:头痛是因为病毒血症导致全身中毒症状,引起头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腰痛是由于肾脏等组织器官受损,肾脏肿大牵拉肾包膜,同时周围组织水肿等刺激神经引起;眼眶痛是因为眼周组织水肿,压迫周围神经等导致。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头痛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可能更难以准确表述疼痛,但机制同样是病毒感染引发的全身病理生理改变。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阶段,机体的内分泌等状态有所变化,感染汉坦病毒时,“三痛”的感受可能会因激素水平等因素而与男性有所差异,但本质都是病毒感染相关的病理过程。
二、流行性出血热三红三痛的诊断及鉴别
(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3周有疫区居住史、野外作业史或与鼠类及其排泄物接触史等。不同年龄人群的流行病学史获取方式不同,儿童可能需要通过询问监护人了解其活动范围等情况,有疫区旅居史的儿童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2.临床表现:出现“三红三痛”等典型表现,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尿常规可见蛋白尿等,再结合血清学检查发现汉坦病毒特异性抗体等可辅助诊断。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等,其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会受到基础疾病的干扰,需要综合判断。
(二)鉴别诊断
1.与登革热鉴别:登革热也有发热、皮疹等表现,但登革热的皮疹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等,与流行性出血热的“三红”表现有所不同,且登革热的病原学等检查与流行性出血热不同,可通过血清学等检查进行鉴别。不同年龄人群在这两种疾病的鉴别上,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等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的免疫系统与成人不同,在判断异型淋巴细胞等指标时需考虑儿童的正常参考范围。
2.与钩端螺旋体病鉴别:钩端螺旋体病也有发热、头痛等表现,但钩端螺旋体病常有腓肠肌疼痛、眼结膜充血(非流行性出血热的“三红”表现)等特点,可通过病原学检查等进行鉴别,对于有职业暴露等情况的人群,如农民等,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的风险较高,需要注意与流行性出血热鉴别。
三、流行性出血热三红三痛的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的消耗,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其充足的休息时间,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有利于病情恢复。不同年龄患者的卧床休息要求有所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保证其休息状态。
2.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机体能量供应。对于食欲不佳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确保营养摄入。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肾脏疾病,在营养支持时需要注意蛋白质等摄入量的调整,遵循相应的饮食原则。
(二)对症治疗
1.发热的处理:对于发热患者,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如物理降温等。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可能不适合的退热方式等。如果需要使用药物退热,需选择合适的药物,但严格禁止涉及具体的药物服用指导。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发热患者,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在退热时要注意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等。
2.针对“三痛”的对症:对于头痛可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腰痛可适当给予局部护理等,但均以缓解患者不适为主,具体措施需根据患者整体情况判断,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更加谨慎处理,避免因不当处理导致病情加重。
四、流行性出血热三红三痛的预防措施
(一)防鼠灭鼠
1.环境治理: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杂物,破坏鼠类的栖息和繁殖场所。不同场所的防鼠灭鼠措施有所不同,家庭环境中要封堵鼠洞等,对于农田等大面积区域,可采用专业的灭鼠方法。儿童生活的环境要特别注意防鼠,避免鼠类接触儿童的食物等,防止感染风险。
2.药物灭鼠:使用安全有效的灭鼠药物,但要注意避免儿童和宠物接触,对于有宠物的家庭,在使用灭鼠药物时要将宠物安置在安全区域,防止误食等情况发生。
(二)个人防护
1.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在疫区活动时,要穿长袖衣物、长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鼠类可能污染的物品。从事野外作业等的人群要特别注意个人防护,儿童在户外活动时,家长要提醒其远离鼠类可能出现的区域,如草丛等。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在接触可能被鼠类污染的物品时,要更加注意,防止出现过敏等其他不适加重病情。
2.疫苗接种: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不同年龄人群均可以接种疫苗,但要注意疫苗接种的禁忌证等情况,如对疫苗成分过敏等人群不能接种,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接种前要咨询医生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