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潜血阳性怎么回事
尿潜血阳性常见于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肿瘤)和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需通过尿沉渣镜检、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声、CT、肾功能、自身抗体检测等进一步检查与诊断,处理原则为针对病因治疗(如肾小球肾炎用免疫抑制剂等,尿路感染用敏感抗生素等)及定期随访监测。
一、尿潜血阳性的常见原因
(一)泌尿系统疾病
1.肾小球肾炎
多种因素可引发肾小球肾炎,如感染、自身免疫等。以IgA肾病为例,它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有关。患者除尿潜血阳性外,还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水肿等表现,儿童和青少年相对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感染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诱发病情活动。
2.尿路感染
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泌尿系统可导致尿路感染,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尿道短而宽),较男性更易发生。例如大肠埃希菌等常见致病菌感染尿道、膀胱等部位时,会引起黏膜充血、水肿,出现尿潜血阳性,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生活中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3.泌尿系统结石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泌尿系统结石较为常见。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损伤尿路黏膜,导致出血从而出现尿潜血阳性。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男性相对多见,长期饮水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等生活方式可能促进结石形成,病史中有过结石发作的人群复发风险较高。
4.泌尿系统肿瘤
如肾癌、膀胱癌等,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相对较高。肿瘤组织生长不规则,血供丰富且脆弱,容易出血,从而导致尿潜血阳性,早期可能仅有尿潜血阳性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相应肿瘤相关的其他症状,如膀胱癌可能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等。
(二)全身性疾病
1.血液病
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可出现尿潜血阳性,同时皮肤、黏膜等部位可出现紫癜等表现。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影响血细胞生成,也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出现尿潜血阳性,不同年龄均可发病,有血液病家族史等病史的人群需重点关注,生活中免疫力低下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肾脏等多个器官。其发病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当累及肾脏时,可出现尿潜血阳性,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生活中紫外线暴露等可能诱发病情活动。
二、尿潜血阳性的进一步检查与诊断
(一)尿液相关检查
1.尿沉渣镜检
通过尿沉渣镜检可以观察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等情况。如果是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多为畸形;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多为正常形态。这对于区分血尿是来源于肾小球还是非肾小球疾病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进行尿沉渣镜检的操作流程基本相似,但儿童在操作时需更加轻柔以减少不适。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对于怀疑肾小球疾病的患者,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有助于评估肾脏损伤程度。如果尿蛋白定量异常,结合尿潜血阳性等表现,提示可能存在肾小球病变,不同年龄人群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范围有所差异,儿童正常范围相对更严格,生活中剧烈运动等可能导致一过性尿蛋白升高,需注意鉴别。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用于观察泌尿系统的形态、结构,如是否存在结石、肿瘤、积水等情况。对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的初步筛查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人群超声检查的操作参数等基本一致,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时需根据年龄适当调整探头频率等,以保证检查效果。
2.CT检查
CT检查对于泌尿系统病变的诊断更为精准,能够发现较小的结石、肿瘤等病变。在诊断泌尿系统肿瘤等疾病时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中老年人等高危人群,CT检查可能是进一步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儿童由于对辐射较为敏感,需严格掌握CT检查的适应证。
(三)其他检查
1.肾功能检查
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用于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如果肾功能出现异常,结合尿潜血阳性等表现,提示肾脏可能已经受到较严重的损伤,不同年龄人群肾功能指标的正常范围不同,儿童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其正常范围与成人有差异,病史中有肾脏疾病等情况的人群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2.自身抗体检测
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尿潜血阳性的患者,需要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可检测到特异性自身抗体,女性患者在检测时需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好发特点,生活中注意自身免疫状态的监测对于早期发现疾病有帮助。
三、尿潜血阳性的处理原则
(一)针对病因治疗
1.泌尿系统疾病
如果是肾小球肾炎,根据具体类型和病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但具体药物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依据,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治疗方案有差异,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对于尿路感染,需要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女性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复发;泌尿系统结石如果较小可通过多饮水、适当运动等促进排出,较大结石可能需要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治疗;泌尿系统肿瘤则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分期等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相应治疗措施。
2.全身性疾病
对于血液病导致的尿潜血阳性,需要针对血液病进行相应治疗,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提升血小板数量;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尿潜血阳性则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控制自身免疫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女性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注意避孕等相关问题,因为一些免疫抑制剂可能对胎儿有影响。
(二)随访与监测
尿潜血阳性患者无论病因如何,都需要定期进行随访监测。包括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以观察病情的变化情况。不同年龄人群随访间隔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随访间隔可能相对较短,通过定期随访能够及时发现病情的进展或复发,调整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