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拉脱水会有不同程度的症状表现,包括轻度、中度、重度脱水的相关症状,还有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相关症状,不同人群如儿童(不同年龄儿童特点不同)、成年人(青壮年、老年人特点不同)拉肚子拉脱水各有其特点。具体而言,轻度脱水有口渴、尿量减少、精神状态尚可等表现;中度脱水口渴加重、尿量显著减少、精神状态改变且皮肤弹性下降;重度脱水极度口渴、尿量极少或无尿、精神状态严重异常且有眼窝囟门凹陷、循环系统受影响等表现;低钠血症有神经系统及肌肉等症状;低钾血症有肌肉、消化、心血管系统等症状;儿童不同年龄表现不同,成年人不同群体也有各自脱水特点。
一、脱水程度相关症状
1.轻度脱水:
口渴:这是较为常见的早期表现,由于身体水分丢失,刺激口渴中枢,患者会感到明显口渴,想饮水来补充水分。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表现出主动要求喝水的行为,而成年人也会有明显的口渴感。
尿量减少:肾脏会根据身体的脱水情况进行调节,轻度脱水时肾脏重吸收水分增加,导致尿量比平时减少,但一般还能维持基本的排尿功能,尿液颜色可能会稍有加深,呈淡黄色或深黄色。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肾脏功能相对不成熟,轻度脱水时尿量减少的表现可能相对成年人更易观察,且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尿量正常范围不同,需要结合其年龄来判断是否存在尿量减少的情况。
精神状态:一般精神状态尚可,能够进行日常的简单活动,没有明显的烦躁或萎靡等表现。但对于婴幼儿来说,可能通过其玩耍时的状态、对周围环境的反应等方面来综合判断精神状态,若轻度脱水时婴幼儿仍能正常玩耍、对逗引有反应,则提示精神状态相对较好。
2.中度脱水:
口渴明显加重:除了口渴外,口渴感比轻度脱水时更强烈,可能会频繁要求饮水。
尿量显著减少:尿量较正常情况明显减少,成年人可能每2-3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排尿一次,且尿液颜色深黄,量少。儿童方面,不同年龄儿童的尿量差异较大,比如婴儿每天尿量约为400-500ml,幼儿约为500-600ml,学龄儿童约为600-800ml,中度脱水时婴儿尿量可能减少至每天200ml左右,幼儿和学龄儿童尿量也会明显低于正常范围。
精神状态改变: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况,婴幼儿可能会哭闹不止,难以安抚;学龄儿童可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同时,皮肤弹性会有所下降,用手指捏起孩子的皮肤(儿童)或成年人的皮肤后,松开皮肤恢复原状的时间会比正常情况延长,一般需要1-2秒以上才能完全恢复。
3.重度脱水:
极度口渴:患者非常渴望饮水,甚至可能因为无法及时补充水分而表现出焦急的状态。
尿量极少或无尿:成年人几乎无尿排出,24小时尿量可能少于100ml甚至完全无尿;儿童则严重影响尿液生成,婴儿可能完全无尿,幼儿和学龄儿童尿量也几乎为零。
精神状态严重异常:患者精神萎靡,甚至出现嗜睡、昏迷等表现。对于婴幼儿来说,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对周围刺激反应迟钝。皮肤弹性明显下降,捏起皮肤后恢复原状的时间会大大延长,可能需要数秒甚至更长时间。此外,还可能出现眼窝凹陷、囟门凹陷(婴幼儿)等表现,这是因为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导致眼眶内和头颅囟门部位的组织液减少,从而出现凹陷情况。循环系统也会受到影响,脉搏细速,触摸时感觉跳动快而弱,血压可能会下降,严重时会出现休克表现,如皮肤苍白、发绀、四肢厥冷等。
二、电解质紊乱相关症状
1.低钠血症相关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轻度低钠血症时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等表现;中度及重度低钠血症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嗜睡,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等情况。对于儿童来说,低钠血症可能会影响其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婴儿可能表现出哭闹不安、喂养困难等,随着病情加重可能出现抽搐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腹泻导致脱水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若本身有营养不良等情况,可能会加重低钠血症相关症状。
其他表现:可能会出现肌肉痉挛、肌力下降等情况,患者会感觉肌肉不自主地抽搐,活动能力受限。
2.低钾血症相关表现:
肌肉系统症状:患者会出现肌肉无力,先是四肢肌肉无力,随着病情加重可能累及躯干肌肉甚至呼吸肌。儿童低钾血症时可能会表现出肢体活动减少,如婴儿不能正常抬头、翻身等动作,幼儿和学龄儿童可能出现行走困难等。
消化系统症状: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表现,肠道蠕动减慢,严重时可能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心血管系统症状:可出现心律失常,如心跳节律不齐等,心电图检查可能会有相应的改变,如T波低平、U波出现等。
三、不同人群拉肚子拉脱水的特点
1.儿童:
年龄小的儿童: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比如肾脏浓缩功能不完善,皮肤水分蒸发相对较多等,拉肚子拉脱水的进展可能比成年人更快。而且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尿量、前囟等情况。婴儿前囟未闭,脱水时前囟凹陷可能是比较明显的表现,同时婴儿可能会出现哭闹无泪、口唇干燥等情况。在生活方式方面,儿童如果是因为添加辅食不当等引起的拉肚子,需要调整辅食添加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先天性心脏病等,拉肚子拉脱水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
较大儿童:较大儿童可能能够表达口渴等症状,但仍需要关注其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比如学龄儿童可能会说自己口渴、乏力等,但可能不会像成年人那样准确描述身体的不适,所以家长和医生需要综合判断。
2.成年人:
青壮年:一般身体状况相对较好,在拉肚子拉脱水初期可能能通过自身调节维持一定的生理功能,但如果不及时处理,脱水进展也会较快。如果是因为饮食不卫生等引起的拉肚子,需要注意休息,同时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对于有长期慢性疾病的青壮年,如糖尿病等,拉肚子拉脱水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需要密切监测血糖。
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拉肚子拉脱水时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肾脏功能下降,对水和电解质的调节能力减弱,更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心血管功能减退,脱水导致血容量减少,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可能本身就有口干等症状,但拉肚子拉脱水时需要更加小心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过快大量补水导致心脏负荷过重等情况。在生活方式上,老年人如果有慢性腹泻等基础问题,需要更加注意饮食卫生和腹部保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