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与年龄增长、外伤积累、姿势不良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下腰椎(L4-5、L5-S1)为比较常见发病部位。
随年龄增长,椎间盘水分减少、弹性降低,纤维环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即可导致破裂;长期久坐、弯腰搬重物等姿势会加速椎间盘退变,增加突出风险;腰部急性扭伤或慢性劳损可直接损伤纤维环;家族中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者,发病风险显著升高。此外,肥胖、妊娠期体重增加及腰椎发育异常也会通过增加椎间盘压力或改变受力分布,诱发疾病。
若出现持续性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或肌力下降等症状,尤其是咳嗽、弯腰时疼痛加剧,需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直腿抬高试验、腰椎MRI或CT等检查明确神经受压程度,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症状,避免马尾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