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需结合症状、并发症及病因综合判断,但总体需重视并及时干预。
慢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程长、易反复,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可能带黏液或血)、排便不尽感,部分患者伴有体重下降、乏力等全身症状。轻症者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控制(如抗炎药、益生菌)可缓解,对生活影响较小;但若未规范治疗,炎症可能持续损伤肠黏膜,引发肠息肉、肠狭窄,甚至增加结肠癌风险。
其严重性还与病因相关,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的结肠炎,病情更易进展,需长期管理。此外,反复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加重身体负担。
因此,确诊慢性结肠炎后,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病情变化,同时保持低渣、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以减少复发。早期干预能有效控制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