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了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否严重,需根据多种因素判断,如症状表现、病理改变、疾病进展情况等。
1.症状表现
症状的严重程度和频率是判断病情的一个方面。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检查时偶然发现。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如腹痛、腹胀、餐后饱胀及早饱感,还可有食欲减退、嗳气、反酸、恶心等。如果症状较轻且发作不频繁,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小;但若症状严重且持续不缓解,频繁发作,影响到患者的正常饮食和生活,那么病情相对较严重。例如,长期腹痛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进食,身体逐渐消瘦,这就表明病情需要引起重视。
2.病理改变
胃黏膜的病理检查是判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严重程度的关键。萎缩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萎缩是指固有腺体减少不超过原有腺体的1/3;中度萎缩时固有腺体减少1/32/3;重度萎缩则是固有腺体减少超过2/3。此外,还要关注是否伴有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肠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根据化生上皮的黏液性质、有无潘氏细胞和出现的酶及抗原等,可分为小肠型化生和大肠型化生。一般来说,大肠型化生与胃癌的关系更为密切。不典型增生又称上皮内瘤变,是一种癌前病变,可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发展为胃癌的风险明显增加。所以,病理检查提示重度萎缩、大肠型化生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密切随访甚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3.疾病进展情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个动态的疾病过程。如果病情长期稳定,没有进一步发展,那么相对不严重;但如果在短时间内病情迅速进展,如萎缩程度加重、出现新的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级别升高,那么情况就比较严重。例如,患者在一次胃镜检查后诊断为轻度萎缩性胃炎,未进行规范治疗和随访,1-2年后复查发现已进展为重度萎缩并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这种情况就需要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