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临床表现有牙龈红肿易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治疗分基础治疗含口腔卫生指导、洁治刮治、抗菌药物辅助(低龄儿童注意含漱液选择)及手术治疗(基础治疗后深牙周袋等可行牙周翻瓣术等需综合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一、临床表现
1.牙龈炎症:牙龈呈现红肿状态,颜色多为暗红或鲜红,质地松软,探诊时极易出血,此乃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引发牙龈组织炎症反应所致,不同年龄人群因口腔卫生习惯差异,炎症表现有别,儿童若口腔卫生差也可出现类似牙龈红肿出血情况。
2.牙周袋形成:牙周支持组织遭破坏后形成牙周袋,探诊深度超过3mm且存在附着丧失,牙周袋内可有炎性渗出物等,年龄增长者因长期口腔问题更易形成牙周袋。
3.牙槽骨吸收:通过X线检查可见牙槽嵴顶吸收、高度降低,吸收类型包括水平型、垂直型等,不同病史患者牙槽骨吸收程度不同。
4.牙齿松动:随病情进展牙齿出现不同程度松动,咬合时可有不适,老年人因牙槽骨吸收等因素牙齿松动更明显。
二、治疗方法
1.基础治疗:
口腔卫生指导:教导患者掌握正确刷牙方法、使用牙线等保持口腔清洁,不同年龄人群口腔卫生指导方式需调整,儿童需家长协助监督。
洁治刮治: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以去除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通过机械方法清除牙齿表面及牙周袋内的菌斑和牙石,恢复牙周组织健康。
抗菌药物辅助:局部使用氯己定含漱液等辅助治疗,需注意低龄儿童应避免使用含酒精等不适合的含漱液。
2.手术治疗:对于基础治疗后仍有深牙周袋、牙槽骨吸收严重等情况可行牙周翻瓣术等手术,通过手术暴露病变区域,彻底清除菌斑牙石,修整牙槽骨形态等,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手术选择不同,需综合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