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纵膈是子宫先天发育腔化不全的表现,属子宫畸形一种。形成与遗传及胚胎发育环境因素有关,分完全性和部分性。影响生育致不孕、流产等,诊断靠超声、造影、宫腔镜,有生育需求者多需宫腔镜下切除术,无需求且无症状者视情况定是否治疗。
形成原因:在胚胎发育时期,双侧副中肾管融合后,纵隔吸收受阻,从而形成不同程度的纵隔子宫。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等有关。
分类:根据纵隔由宫底到宫颈内口及外口的不同,可分为完全性纵膈子宫(纵隔由宫底一直延伸至宫颈内口、外口)和部分性纵膈子宫(纵隔终止于宫颈内口水平以上)。
对生育的影响:子宫纵膈可能会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流产、早产、胎位异常等情况。有研究表明,患有子宫纵膈的女性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高于正常女性。例如,部分性或完全性子宫纵膈患者的自然流产率可能在17%-50%左右,早产率也相对较高,这与纵膈占据了宫腔内正常的空间,影响了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环境等因素相关。
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可初步观察子宫形态及纵隔情况,但有时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子宫输卵管造影:能显示宫腔形态,有助于发现纵隔的存在及类型。
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纵膈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明确纵隔的具体情况,如纵隔的长度、宽度等,并可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操作。
治疗方式:对于有生育需求且存在子宫纵膈的患者,一般建议行宫腔镜下子宫纵膈切除术。通过手术将纵隔切除,恢复宫腔的正常形态,以改善妊娠结局。但手术的具体选择和实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纵隔的类型、患者的生育需求、既往妊娠情况等综合判断。对于没有生育需求且无症状的子宫纵膈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