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中产酸菌摄入含糖食物后发酵产酸是龋齿起始关键,此阶段受年龄影响,产酸持续使牙釉质脱矿且受唾液分泌影响,脱矿进展累及牙本质时牙齿外观变化、更敏感,不同年龄人群及特殊人群病变进展有差异。
一、初始阶段:细菌与糖分的作用
口腔中存在变形链球菌等产酸菌,当摄入含糖食物(如蔗糖等)后,这些细菌会利用食物中的糖分进行发酵产酸。酸的产生是龋齿形成的起始关键因素,细菌在牙面定植并代谢糖分产生酸性物质,为后续牙体硬组织破坏奠定基础。此阶段受年龄影响明显,儿童因饮食中高糖食物摄入相对较多且口腔清洁可能不充分,更易出现细菌与糖分的接触;成年人若存在高糖饮食偏好且口腔卫生维护不佳,也会面临相同细菌产酸的情况。
二、牙釉质脱矿阶段
产酸持续作用下,牙齿表面的硬组织——牙釉质开始发生脱矿。牙釉质主要由羟基磷灰石构成,酸会使羟基磷灰石中的钙、磷等离子溶解流失,导致牙釉质的矿物质含量下降,此时牙齿表面可能先出现白色斑块等早期可见的微观变化,此阶段受唾液分泌情况影响,若唾液分泌减少(如某些疾病状态或药物影响),唾液对酸的缓冲清洁作用减弱,会加速牙釉质脱矿进程。
三、病变进展累及牙本质阶段
随着脱矿过程不断发展,病变向牙齿深层的牙本质扩展。牙本质结构相对牙釉质更疏松,酸更容易侵蚀进入。牙本质脱矿后质地变软,牙齿外观上会出现颜色加深(如从白色斑块变为棕色、黑色等),此时牙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会更敏感,若未及时干预,病变会进一步深入,最终形成可见的龋洞。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由于牙齿矿化程度相对较低,病变进展可能相对更快;而老年人若存在牙周组织萎缩等情况,牙本质暴露后也易加速龋齿进展。特殊人群如患有唾液腺疾病导致唾液分泌显著减少者,病变进展速度会较常人更快,需格外重视口腔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