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由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因素引发,神经病变致患者对足部刺激感知减退或消失、皮肤干燥皲裂,不同年龄段进程因病程及控糖情况而异;血管病变使糖尿病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致下肢供血减少、伤口难愈,长期高糖高脂少动者概率高;感染以皮肤破损为门户,局部缺血缺氧易扩散,控糖不佳者免疫力低更易感染且病情进展快。
一、神经病变因素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致使周围神经受损,尤以感觉神经与自主神经常见。感觉神经受损会让患者对足部刺激(如疼痛、温度、压力等)感知减退或消失,无法及时察觉微小创伤(像摩擦、挤压),不能采取保护措施,致使伤口持续存在并恶化;自主神经病变使足部汗腺分泌受影响,皮肤干燥皲裂,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增加感染风险。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进程因病程长短、血糖控制情况而异,年轻患者病程短但血糖控制差时神经病变进展快,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衰退,神经病变更易出现且症状隐匿。
二、血管病变因素
糖尿病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致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使足部血液供应减少,组织缺氧气营养,影响伤口愈合能力。足部轻微损伤时,因血液循环不良,难靠血液中白细胞、营养物质修复伤口,易引发感染且加重。性别上,男女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率与严重程度有差异,总体由高血糖致血管内皮损伤、脂质代谢紊乱等共同作用。生活方式中,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且缺乏运动的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概率高,因这些因素加重代谢紊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三、感染因素
在神经病变与血管病变基础上,足部易受细菌等病原体感染。皮肤破损为细菌侵入门户,局部组织因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感染易扩散,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后炎症反应加重局部缺血缺氧,形成恶性循环,加速糖尿病足恶化。有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者,免疫力相对低,更易感染,感染后病情进展比非糖尿病患者快,需重视足部清洁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