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湿热可致胁肋胀痛灼热(情绪激动或活动后可能加重且有肝胆疾病基础者易诱发)、面目肌肤发黄(色鲜明如橘子色)伴小便短赤(因湿热熏蒸肝胆致胆汁外溢及影响膀胱气化)、低热或午后潮热(因湿热内蕴郁而化热、正邪相争及午后阳气与湿热相搏)、口苦口干(因湿热内扰上犯于口致津液代谢失常)、大便黏腻不爽或便秘(因湿热影响脾胃运化及肠道传导功能,饮食不节等人群易出现且有脾胃或肝胆病史者更易受影响)。
一、胁肋胀痛灼热
肝胆湿热时,湿热蕴结于肝胆,导致肝胆气机不畅,循经阻滞,故而出现胁肋部位胀痛且有灼热感,尤其在情绪激动或活动后可能加重,这是因为湿热之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不同年龄、性别均可能出现,若本身有肝胆疾病基础者更易诱发。
二、黄疸表现
可见面目肌肤发黄,颜色鲜明如橘子色,同时小便短赤。这是由于湿热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泛溢肌肤则发为黄疸,小便短赤是因为湿热之邪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导致尿液排泄异常,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出现,尤其本身有肝胆功能异常病史者更易出现此症状。
三、发热表现
多为低热或午后潮热。湿热内蕴,郁而化热,正邪相争则可出现发热,午后阳气渐盛,与湿热之邪相搏,故午后潮热明显,不同性别均可能发生,若有湿热体质或肝胆疾病史者更易出现该发热表现。
四、口苦口干
湿热内扰,上犯于口,导致口中自觉有苦味,且伴有口干欲饮水的表现。这是因为湿热之邪影响肝胆疏泄功能,进而影响津液代谢,使得津液不能上承于口,各年龄人群均可出现,尤其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油腻者更易出现口苦口干症状。
五、大便不调
可见大便黏腻不爽或便秘。湿热影响脾胃运化及肠道传导功能,若影响大肠传导,则可出现大便黏腻不爽,若热盛伤津则可能出现便秘,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饮食偏好辛辣、油腻、甜食者更易出现大便不调的肝胆湿热症状,尤其本身有脾胃功能较弱或肝胆疾病病史者更易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