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龋齿诊断可通过临床检查视诊、探诊、叩诊及X线检查发现邻面等隐蔽龋及牙髓情况;治疗分非手术的再矿化等和手术的充填、根管治疗;儿童需家长协助护牙,孕妇治龋要考虑胎儿安全,老年人注意口腔清洁修复保咀嚼功能。
一、诊断方法
1.临床检查:通过视诊观察牙齿表面颜色变化,如出现白垩色、棕色或黑色斑块提示可能有龋坏;探诊可利用尖锐探针检查龋洞深度、质地,若探针探入龋洞有粗糙感或疼痛反应,提示龋坏累及相应牙体组织;叩诊可初步判断牙髓状态,患牙无叩痛多为龋坏未累及牙髓,有叩痛则可能牙髓有炎症。
2.X线检查:能发现肉眼难以察觉的邻面龋、隐匿性龋以及龋损下方牙髓腔情况,清晰显示龋损与牙髓腔的距离等,辅助诊断龋坏范围及深度。
二、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釉质龋等,可采用再矿化治疗,使用含氟化物、钙、磷等成分的再矿化液,促进早期脱矿釉质的再矿化,恢复牙体硬度;对于静止龋且无明显症状者,需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定期复查观察龋损变化。
2.手术治疗:
充填治疗:当龋损累及牙本质较深时,需去除龋坏组织,选用合适充填材料(如树脂材料)进行充填修复,恢复牙体外形和功能。
根管治疗:若龋坏严重已累及牙髓,需进行根管治疗,先去除感染牙髓,经根管预备、消毒后充填根管,后期根据情况行冠修复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龋齿需家长协助维护口腔卫生,教导正确刷牙方法,控制含糖食物摄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龋齿并及时处理,避免龋坏进一步发展影响恒牙发育。
孕妇:孕期患龋齿应谨慎选择治疗时机,避免因孕期不适延误治疗,治疗时需考虑胎儿安全,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保持口腔清洁以减少龋齿发生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等情况,口腔清洁需选用合适牙刷和牙膏,及时修复龋齿,保证正常咀嚼功能,进而维持全身营养摄入平衡,降低因咀嚼功能受限导致的全身健康问题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