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前需评估凝血功能与病情严重程度,麻醉方式分局部、区域阻滞、全身麻醉并各有要求,术中要维持血流动力学、监测处理出血、管理呼吸,术后需监测出血、观察病情反复及预防并发症。
一、麻醉前评估
1.凝血功能评估:通过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等检查明确紫癜患者凝血状态,低血小板或凝血异常者需重点评估术中术后出血风险,低血小板时需避免创伤性麻醉操作。
2.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区分紫癜类型(如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及病情活动状态,过敏性紫癜累及脏器者需评估脏器功能对麻醉药物代谢的影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需依据血小板水平确定麻醉操作强度。
二、麻醉方式选择
1.局部麻醉:适用于局部小手术,操作简单但需注意局部注射出血风险,凝血轻度异常者可考虑,操作需严格无菌。
2.区域阻滞麻醉:如椎管内麻醉,需谨慎评估,严重凝血异常者禁忌,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基本正常且手术适合者,操作需轻柔、严格消毒。
3.全身麻醉:适用于病情复杂患者,选择麻醉药物时避免影响凝血或脏器功能,诱导维持平稳以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出血风险。
三、术中管理
1.血流动力学维持:监测血压心率,根据情况调整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维持重要脏器灌注。
2.出血监测与处理:观察手术部位出血,查找出血原因,必要时针对性处理(如与凝血异常相关时,虽不涉及具体用药但需明确监测方向),调整麻醉深度避免应激加重出血。
3.呼吸管理:保证呼吸通畅,全身麻醉时预防反流误吸,消化道受累紫癜患者需重点防范。
四、术后注意事项
1.出血监测:观察手术切口、穿刺部位及其他部位出血表现(如皮肤瘀斑、血尿等),及时处理出血并发症。
2.病情观察:关注紫癜相关病情反复,如过敏性紫癜皮疹、腹痛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恢复情况。
3.并发症预防:预防术后感染,小儿紫癜患者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活动,加强与家属沟通告知术后注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