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一般难以自愈,其特点是扁桃体隐窝内有大量病原体致炎症持续或反复发作,可能引发局部及全身不良影响,如局部并发症、全身感染病灶等,干预措施包括体质增强、口腔卫生注意等,症状明显时需考虑扁桃体切除术等治疗,儿童患者手术需评估。
一、慢性扁桃体炎的特点
慢性扁桃体炎时,扁桃体隐窝内存在大量病原体,机体自身的免疫防御机制通常难以完全清除这些持续存在的病原体,炎症会处于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状态。例如,研究发现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扁桃体隐窝内可分离出多种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这些病原体持续刺激扁桃体组织,导致炎症持续存在。
二、可能的不良影响
若不进行干预,慢性扁桃体炎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可能导致局部并发症,如扁桃体周围脓肿、咽旁脓肿等;另一方面,还可能成为全身感染的病灶,引发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全身性疾病。对于儿童患者,慢性扁桃体炎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扁桃体肥大,进而引起呼吸道梗阻,影响睡眠时的通气,导致机体慢性缺氧,影响儿童的生长激素分泌等。对于成年患者,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导致咽喉部不适、疼痛、异物感等症状反复出现,降低生活质量。
三、干预措施
一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可通过增强体质、注意口腔卫生等方式来减少发作,但这并不意味着疾病自愈,而是通过提高机体抵抗力来减少炎症的发作频率。如果患者症状明显,如反复出现咽痛、发热、扁桃体肿大影响呼吸等,则需要考虑进行扁桃体切除术等治疗措施。例如,当慢性扁桃体炎导致患者每年发作扁桃体炎达到一定次数,或者已经引起了全身并发症的情况下,手术切除扁桃体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儿童患者,在考虑手术时需要充分评估其病情和身体状况,因为儿童的扁桃体在免疫功能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但当慢性扁桃体炎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等造成明显影响时,手术的获益可能大于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