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干槽症的症状
拔牙后干槽症有疼痛、局部创口及全身症状表现。疼痛2-3天出现剧烈且难缓解、进行性加重;局部创口血凝块异常、有红肿腐败臭味、触诊骨壁疼痛;部分患者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儿童、老年及特殊时期女性需特别留意相关症状及做好创口护理。
疼痛程度:通常在拔牙后2-3天出现剧烈疼痛,疼痛可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的止痛药物难以缓解。有研究表明,干槽症患者的疼痛程度往往远超正常拔牙术后的疼痛反应,其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搏动性剧痛。
疼痛时间特点: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不会随着正常拔牙术后时间推移而逐渐减轻,反而会进行性加重。
局部创口表现
创口外观:拔牙创口内的血凝块有异常情况,正常拔牙后血凝块会覆盖创口,而干槽症患者的创口血凝块脱落或不完整,创口呈空洞状,牙槽骨壁暴露。创口周围牙龈可能会有红肿现象,且有明显的腐败坏死臭味,这是由于创口内的组织发生腐败分解所致。
创口触诊:用探针轻触创口骨壁时,会有明显的疼痛,这种疼痛非常敏感,患者往往难以忍受。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但也有少数患者体温可能正常。发热是机体对创口感染等刺激的一种应激反应,由于干槽症创口存在感染因素,会引起身体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体温轻度升高。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这是因为身体处于炎症状态,消耗了较多的能量,并且机体需要调动自身的免疫机制来应对创口的问题,使得患者出现全身不适、乏力的症状。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儿童拔牙后的创口情况以及全身表现。如果儿童拔牙后持续哭闹不止,且创口出现上述异常表现,要高度警惕干槽症的可能。对于老年患者,本身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拔牙后发生干槽症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更要注重拔牙后的创口护理,一旦出现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机体抵抗力可能会有一定波动,拔牙后也需更加留意干槽症的相关症状,做好创口的清洁和护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