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真菌感染是真菌侵入外耳道致黏膜及周围组织发炎的疾病,病因包括环境潮湿、局部用抗生素或不洁耳部用品、全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病致免疫力下降,症状有耳部瘙痒闷胀、分泌物异常、累及鼓膜可致听力下降,诊断靠耳内镜检查结合病史,必要时分泌物真菌涂片或培养,治疗先以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外耳道,再局部用抗真菌滴耳液,儿童需避免随意挖耳并保持耳部干燥,老人有基础病要控制血糖、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且定期检查耳部状况。
一、定义
耳朵真菌感染又称外耳道真菌病,是由真菌侵入外耳道并在局部生长繁殖,引起的外耳道黏膜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二、病因
1.环境因素:外耳道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如频繁游泳、洗澡或洗头后未及时将外耳道擦干,为真菌滋生提供有利条件。
2.局部因素:长期使用抗生素滴耳液破坏外耳道正常菌群平衡,或使用不洁的耳部护理用品、挖耳工具等,易诱发真菌感染。
3.全身因素: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者,更易发生耳朵真菌感染。
三、症状表现
1.耳部不适:患者常感耳部瘙痒,多为持续性,部分伴有闷胀感。
2.分泌物异常:外耳道可有少量水样或糊状分泌物,分泌物颜色多样,如白色、灰色或黑色霉苔样改变。
3.听力影响:若真菌病变累及鼓膜,可能出现听力下降等情况。
四、诊断方法
通过耳内镜检查观察外耳道情况,可见外耳道黏膜充血、有真菌菌丝或霉苔附着,结合病史等可辅助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分泌物真菌涂片或培养以明确致病真菌种类。
五、治疗原则
1.清洁外耳道:首先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等清洁外耳道,清除分泌物及霉苔。
2.抗真菌治疗:局部使用抗真菌滴耳液,如制霉菌素滴耳液等,抑制真菌生长。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应避免随意挖耳,家长需帮助儿童保持耳部干燥,若发现儿童耳部不适,及时就医,因儿童外耳道皮肤娇嫩,不当处理易加重损伤及感染风险。
2.老年人:若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病,需积极控制血糖,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定期检查耳部状况,因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或易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