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前庭炎是发生在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分急慢性,病因有鼻腔分泌物刺激、长期挖鼻等不良习惯及接触有害粉尘或气体,急性表现为鼻前庭疼痛明显、局部红肿触痛等,慢性有鼻前庭瘙痒灼热干燥、皮肤增厚皲裂结痂等,诊断依据症状及局部检查,治疗以去除病因局部对症为主,儿童需避免挖鼻用药谨慎,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疾病并护理。
一、定义
鼻前庭炎是发生在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多由鼻腔分泌物刺激、长期接触有害粉尘或挖鼻等不良习惯引发。
二、病因
1.鼻腔分泌物刺激: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时,脓性鼻涕反复刺激鼻前庭皮肤,易诱发炎症。
2.不良习惯:长期挖鼻可损伤鼻前庭皮肤,破坏局部屏障,增加感染风险。
3.接触有害因素:长期接触有害粉尘(如水泥、石棉等),或吸入刺激性气体,可刺激鼻前庭皮肤引发炎症。
三、临床表现
急性鼻前庭炎:鼻前庭处疼痛明显,局部皮肤红肿,触痛较剧,严重时可伴低热及颌下淋巴结肿大。
慢性鼻前庭炎:患者常感鼻前庭瘙痒、灼热、干燥,局部皮肤增厚、皲裂、结痂,可伴有少量渗液,鼻毛因结痂变脆易脱落。
四、分类
1.急性鼻前庭炎:起病急,以鼻前庭皮肤红肿、疼痛为主要表现。
2.慢性鼻前庭炎:病程迁延,以鼻前庭皮肤增厚、皲裂、结痂等慢性炎症改变为特征。
五、诊断
主要依据患者症状(如鼻前庭疼痛、瘙痒、结痂等)及局部检查(可见鼻前庭皮肤红肿、糜烂、结痂等表现)进行诊断,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六、治疗原则
以去除病因、局部对症治疗为主。如积极治疗鼻腔原发病,避免挖鼻等不良习惯,局部可用生理盐水清洁,再涂抹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等)抗炎,慢性增厚者可使用激素类软膏改善症状,但需遵循医疗规范。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避免其挖鼻,家长应帮助保持鼻腔清洁,若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因儿童皮肤娇嫩,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温和的局部清洁及安全的外用药物。
老年人:需关注其基础疾病对鼻前庭炎的影响,如合并糖尿病等,应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处理鼻前庭炎,注意局部护理,保持鼻前庭清洁干燥,减少刺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