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由念珠菌属感染引起,症状因感染类型不同而异,急性假膜型多见于婴幼儿等,有白色假膜等症状;急性萎缩型常见于长期用抗生素等者,有黏膜充血糜烂等;慢性萎缩型主要在佩戴义齿者,有义齿承托区黏膜发红等;慢性增殖型常见于免疫正常等人群,有结节状增生等,不同年龄层和生活方式、基础疾病者患病情况不同。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雪口病)
好发人群: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出生后不久的婴儿,也可见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症状表现: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凝乳状假膜,略高于黏膜表面,边界清楚,强行剥离后可见充血糜烂面。患儿可能会出现哭闹、拒食、流涎等症状,这是因为口腔黏膜受到刺激,引起不适。
急性萎缩型念珠菌病
好发人群:多发生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的患者,也可见于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
症状表现:口腔黏膜出现急性炎症,黏膜充血、糜烂,有烧灼样疼痛,味觉减退。患者可能会感觉口腔有异样感,进食时疼痛明显,影响正常的饮食摄入。
慢性萎缩型念珠菌病(义齿性口炎)
好发人群:主要见于佩戴义齿的患者,尤其是全口义齿佩戴者。
症状表现:义齿承托区的黏膜发红,有轻度的糜烂和疼痛,患者会感到义齿佩戴部位不适,长时间佩戴义齿后症状可能会加重,影响义齿的正常使用和患者的口腔健康。
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
好发人群:常见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尤其是口腔卫生状况较差、长期佩戴义齿且口腔局部有创伤的人群。
症状表现:口腔黏膜出现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质地较硬,病变部位不易被擦掉,有时可能会发生恶变,需要密切观察。
在不同年龄层中,婴幼儿患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时症状相对更为典型且明显,因为婴幼儿自身免疫功能较弱,对念珠菌感染的反应更突出;而对于佩戴义齿的中老年人群,慢性萎缩型和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较为常见,这与义齿的长期佩戴导致口腔局部环境改变有关。生活方式方面,不注意口腔卫生、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等都可能增加患口腔念珠菌病的风险;有相关基础疾病如艾滋病、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由于免疫功能或代谢等方面的异常,更容易发生口腔念珠菌病且症状可能更为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