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相关检查包含尿常规的尿红细胞形态检测(畸形红细胞为主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与尿蛋白定量(异常升高提示滤过膜受损严重)、肾功能的血肌酐(滤过功能受损时升高)和尿素氮(受损时排泄减少致升高)、凝血功能检查(排查凝血机制紊乱)、影像学的肾脏B超(观察肾脏形态结构判断受累),特殊人群里儿童需安抚、成年有基础病要告知病史、老年结合自身基础肾功能解读。
一、尿常规检查
1.尿红细胞形态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若以畸形红细胞为主,多提示为肾小球源性血尿,这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紫癜性肾炎)时常见的血尿类型,因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通过受损基底膜时受挤压变形。
2.尿蛋白定量:检测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若尿蛋白定量异常升高,提示肾脏滤过膜受损较严重,可能已出现紫癜性肾炎导致的蛋白尿,反映肾脏受损程度。
二、肾功能检查
1.血肌酐:血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由肌肉代谢产生并经肾脏排泄,当肾脏滤过功能受损时,血肌酐水平会升高,提示肾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害。
2.尿素氮:尿素氮也是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之一,其水平受蛋白质摄入、肝脏功能等多种因素影响,但肾脏功能受损时,尿素氮排泄减少会导致血中尿素氮升高,可辅助判断肾脏滤过功能状态。
三、凝血功能检查
检测凝血相关指标,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过敏性紫癜患者部分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通过凝血功能检查可排查是否存在因紫癜导致的凝血机制紊乱情况,若发现异常需进一步明确与紫癜病情的关联。
四、影像学检查
1.肾脏B超:可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及结构,如是否存在肾脏肿大、皮质回声改变等情况,有助于初步判断肾脏受累的大体形态改变,为病情评估提供形态学依据。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进行检查时需注意安抚,因其配合度可能较低,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时机和方式以确保检查顺利;成年患者若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考虑基础疾病对肾功能检查结果的干扰,检查前应告知医生基础病史以便综合分析检查结果;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肾功能生理性减退,解读检查结果时需结合其自身基础肾功能状态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