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真菌牙周炎由真菌引发与口腔卫生差、长期用广谱抗生素、免疫低下等有关,临床表现有牙龈红肿易出血、口腔异味、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及口腔黏膜白色伪膜样改变,诊断通过临床检查和真菌学检查,治疗以局部抗真菌为主,儿童需谨慎用药、免疫低下人群要控基础病、老年需综合考量整体健康。
一、定义与病因
口腔真菌牙周炎是由真菌(常见如白色念珠菌)引发的牙周组织炎症。其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口腔卫生状况差,导致真菌易在牙周定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促使真菌过度增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机体抵御真菌能力减弱,易罹患该病。
二、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牙龈红肿、易出血、口腔异味,部分伴有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症状。真菌在牙周局部定植时,可能观察到口腔黏膜白色伪膜样改变等真菌感染特征性表现。
三、诊断方法
1.临床检查:通过视诊观察牙龈及牙周组织的红肿、出血等表现,检查牙周袋深度及牙齿松动情况。2.真菌学检查:采用牙周袋分泌物涂片镜检,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或进行真菌培养,明确致病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四、治疗原则
以抗真菌局部治疗为主。可选用抗真菌漱口液(如碳酸氢钠溶液等)进行口腔含漱,抑制真菌生长。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等基础疾病患者,需同时积极处理基础疾病,以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利于控制真菌牙周炎。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口腔真菌牙周炎需谨慎用药,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加强口腔清洁,家长协助儿童使用软毛牙刷轻柔刷牙,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儿童自行使用可能影响口腔菌群的药物,若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儿童适用的抗真菌局部制剂。
免疫低下人群:此类人群需密切关注基础疾病控制情况,严格遵循医嘱管理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规律监测血糖水平;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定期评估免疫状态,在抗真菌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病情变化,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人群: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口腔真菌牙周炎治疗时需综合考量其整体健康状况,选择对全身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加强口腔护理的指导,督促其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以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