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乳头状瘤是发生在扁桃体部位的良性肿瘤,病因主要与HPV感染有关,儿童及青少年、免疫力低下人群等易患,临床表现有咽部异物感等,通过体格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原则,手术时需考虑患者年龄等因素,术后要确保肿瘤完整切除及注意相关风险。
病因:目前认为主要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关,HPV通过黏膜上皮细胞侵入并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形成乳头状瘤。不同亚型的HPV感染与不同的病变类型相关,例如HPV-6、HPV-11等亚型与乳头状瘤的发生关系密切。年龄方面,儿童及青少年相对成年人可能因自身免疫力等因素在感染HPV后更易发生扁桃体乳头状瘤,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生活方式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更容易受到HPV等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增加扁桃体乳头状瘤的发生风险。有HPV感染病史的人群,再次感染相关亚型HPV时,扁桃体发生乳头状瘤的可能性也会升高。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咽部异物感,尤其是在吞咽时较为明显。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咽部不适、轻微疼痛等症状,少数情况下肿瘤较大时可能会引起吞咽困难、呼吸不畅等表现。在儿童中,由于其表述能力相对较弱,可能更多表现为反复的咽部不适、频繁清嗓等情况,家长若发现儿童有此类异常表现需引起重视。
诊断方法:主要通过体格检查发现扁桃体部位有乳头状或菜花状新生物,进一步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取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乳头状结构,上皮细胞增生,有角化现象等典型的乳头状瘤病理表现。在诊断过程中,需要与扁桃体癌等恶性肿瘤进行鉴别,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清晰区分两者。
治疗原则:一般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较小的扁桃体乳头状瘤,可在表面麻醉下通过钳除、激光切除等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较大的肿瘤,可能需要在全麻下进行扁桃体切除术等手术方式将肿瘤完整切除。手术切除后需再次进行病理检查,以确保肿瘤完整切除,防止复发。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儿童患者手术时需更加谨慎操作,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术后要注意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复发及感染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