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渣鼻病因有毛囊蠕形螨感染、遗传易感性、神经血管调节异常、微生物感染及皮肤屏障受损,临床表现为面部中央初期暂时性红斑后持续伴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晚期鼻赘;脂溢性皮炎关键因素是马拉色菌等真菌感染,还有皮脂腺分泌亢进、皮肤屏障受损、遗传、精神及饮食习惯影响,好发于皮脂腺丰富区域,头皮多脂脱屑、面部红斑覆油腻鳞屑、胸背边界清楚红斑覆油腻鳞屑。
一、病因差异
1.酒渣鼻:其发病涉及多种因素,毛囊蠕形螨感染是重要因素之一,蠕形螨可刺激毛囊及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遗传易感性在酒渣鼻发病中起作用,若家族中有酒渣鼻患者,个体发病风险可能增加;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异常会影响皮肤的血管舒缩,导致面部血管扩张等表现;微生物感染如幽门螺杆菌等也可能参与其发病过程;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会使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下降,从而诱发或加重酒渣鼻。
2.脂溢性皮炎:马拉色菌等真菌感染是关键因素,该菌在皮脂腺丰富部位大量繁殖,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引起炎症;皮脂腺分泌亢进导致皮肤油脂分泌过多,为马拉色菌等微生物滋生提供了有利环境;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会影响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得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病;遗传因素也与脂溢性皮炎的发生有关,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精神因素如紧张、焦虑等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而诱发或加重脂溢性皮炎;饮食习惯方面,高糖、高脂饮食可能会促进皮脂腺分泌,从而增加脂溢性皮炎的发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区别
1.酒渣鼻:典型表现为面部中央(如鼻、两颊、眉间、颏部等)出现红斑,初期可为暂时性,在进食辛辣食物、热饮、环境温度变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加重,之后红斑持续存在并伴有丘疹、脓疱,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可形成鼻赘,表现为鼻尖部肥大,表面凹凸不平,毛囊口明显扩大等。
2.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区域,如头皮、面部(眉弓、鼻唇沟、面颊等)、胸背等部位。头皮部位表现为头皮多脂、脱屑,可伴有瘙痒,严重时可有渗出、厚痂;面部受累时是在红斑基础上覆盖油腻性鳞屑,可伴有不同程度瘙痒,病情易反复;胸背部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上覆油腻性鳞屑。
综上,酒渣鼻与脂溢性皮炎在病因和临床表现上均有明显不同,是两种不同的皮肤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