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怎么办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致盲眼病,出生时或1岁内晶状体混浊,病因包括遗传、孕期母体因素等;症状有瞳孔区发白等,通过眼科检查诊断;治疗需尽早手术,术后康复包括视力训练和定期复查;儿童患者要注意年龄、生活方式等;预防要孕期保健和遗传咨询。
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
症状表现:患儿可能出现瞳孔区发白、视力低下、眼球震颤等表现。不同类型的先天性白内障症状有所差异,如全白内障表现为晶状体全部混浊,绕核性白内障可见晶状体核周围有层状混浊等。
检查方法:通过眼科常规检查,如视力检查、散瞳后裂隙灯检查等可明确晶状体混浊情况,必要时还可进行眼部B超等检查,以了解眼底等情况,辅助诊断。
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对于明显影响视力的先天性白内障,应尽早手术。一般来说,出生后6-12周是较为合适的手术时机,但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而定。如为全白内障,影响光线进入眼内,应尽早手术,避免发生形觉剥夺性弱视。
手术方式:常用的有晶状体切除术、晶状体吸出术等。对于适合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患儿,可在合适年龄植入人工晶状体,以帮助恢复视力和双眼视觉功能。
术后康复
视力训练:手术后需要进行视力训练,如佩戴合适的眼镜矫正视力,对于婴幼儿可能需要进行遮盖疗法等,刺激视力发育。
定期复查:术后需要定期复查,观察晶状体情况、眼底发育情况以及视力恢复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后发性白内障等。
特殊人群(儿童)的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婴幼儿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先天性白内障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导致弱视。因此,对于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视力发育的影响。
生活方式:术后儿童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眼部受到外伤,影响手术效果。同时,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感染。
病史相关:对于有遗传因素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患儿,家族中有相关病史的,要做好遗传咨询工作,评估再发风险等。
先天性白内障的预防
孕期保健:孕妇在孕期应注意避免感染,尤其是风疹病毒等感染。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射线、某些致畸药物等。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为胎儿的正常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遗传咨询:对于有先天性白内障家族史的夫妇,应进行遗传咨询,评估胎儿发生先天性白内障的风险,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等,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