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颌畸形是儿童生长发育中因先天遗传或后天环境因素致牙齿、颌骨、颅面畸形,包括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其发生与乳牙期、替牙期不同情况及女性激素、口腔不良习惯、家族遗传等相关,儿童期不及时干预会加重,成年人多为继发性,需重视纠正不良习惯和对有家族史人群加强监测干预
1.牙齿排列不齐方面
牙齿可能出现拥挤、稀疏、扭转等情况。例如牙齿拥挤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多由于牙量大于骨量,导致牙齿没有足够的空间排列整齐,在恒牙列中尤为常见,这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父母存在牙齿拥挤情况,子女发生牙齿拥挤的概率相对较高;而牙齿稀疏可能是由于先天缺失牙、过小牙等原因引起。
2.上下牙弓牙合关系异常方面
常见的有深覆牙合,即上前牙覆盖下前牙过多,正常情况下上前牙应该覆盖下前牙切端的1/3以内,而深覆牙合时覆盖超过1/3甚至更多,这可能影响咀嚼功能,还会对牙周组织等造成不良影响;还有反牙合,也就是常说的“地包天”,表现为下前牙咬合在上前牙的前面,反牙合不仅影响面部外观,还会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加重,对颌骨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3.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方面
比如上颌前突,表现为上颌骨向前突出,面部侧面呈凸面型;下颌后缩则是下颌骨发育不足,位置靠后,面部侧面呈现凹面型等。这些颌骨的异常会从整体上影响面部的美观和正常的口腔功能。
错颌畸形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在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受到影响。在乳牙期,如果存在不良的哺乳姿势等,可能会影响乳牙的正常萌出和排列;在替牙期,恒牙萌出顺序异常、乳牙过早脱落或滞留等情况都可能引发错颌畸形。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错颌畸形的表现和产生原因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时,错颌畸形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随着生长发育而加重,而成年人的错颌畸形多是在生长发育完成后由于外伤、牙周病等原因导致的继发性错颌。女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水平的变化等也可能对牙齿和颌骨的发育产生一定影响,例如青春期女性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影响牙槽骨的改建等。生活方式中口腔不良习惯如长期吮指、吐舌、偏侧咀嚼等是导致错颌畸形的常见后天因素,需要引起重视,及早纠正这些不良习惯以预防错颌畸形的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其后代发生错颌畸形的风险相对较高,更需要加强监测和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