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多见于1-3岁婴幼儿且成人可发病,有一般治疗(口腔护理、饮食调整)、药物治疗(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婴幼儿和成人有不同注意事项,还需注意个人卫生和增强免疫力来预防。
一、疱疹性口腔炎的识别
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多见于1-3岁婴幼儿,成人也可发病。起病时患儿多有发热,体温可在38-40℃,口腔黏膜可见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周围绕以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浅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
二、一般治疗措施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口腔黏膜,年龄较小患儿可在喂养前后用温水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分泌物,减少细菌滋生,利于创面愈合。
饮食调整:给予患儿温凉、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稀粥、果汁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过热、过酸等食物,防止刺激口腔溃疡部位引起疼痛加剧。对于发热导致食欲明显减退的患儿,可少量多次进食,保证营养摄入。
三、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可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DNA合成,缩短病程,减轻症状。但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严格遵循用药指征。
对症治疗药物:若患儿发热较高,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但需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禁忌,避免滥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较快,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体温、精神状态、口腔疱疹及溃疡变化情况。若患儿出现拒食、哭闹明显加重、体温持续不退或出现嗜睡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同时,在进行口腔护理时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患儿口腔黏膜。
成人:成人患疱疹性口腔炎时,也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病毒传播。若病情较重或反复发作,需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五、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用手接触口腔。家长要定期清洁儿童的玩具、餐具等物品,减少病毒污染的机会。
增强免疫力:保证儿童合理的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成人也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维持良好的免疫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