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通过药物终止早期妊娠,安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成功率约90%但有个体差异;适用妊娠≤49日、本人自愿等健康女性,禁忌患特定疾病、带器妊娠等人群;可能出现出血、感染、流产不全等不良反应及风险;不同人群有特殊情况,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密切观察。
适用人群与禁忌人群
适用人群:一般适用于妊娠≤49日、本人自愿、年龄小于40岁的健康女性。这类人群身体状况相对较好,能较好地耐受药物流产过程。
禁忌人群:患有肾上腺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肝或肾功能不全、各种器官良性或恶性肿瘤、血液病或血栓性疾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女性不适合药物流产;带器妊娠、异位妊娠的女性也不能进行药物流产;另外,过敏体质者对药物流产所用药物可能存在过敏风险,也是禁忌人群。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风险
出血问题:药物流产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出血时间较长是其特点,一般出血时间可长达1-2周,个别女性出血时间可能更长,甚至可能导致贫血。这是因为药物作用使胚胎组织排出时,子宫收缩可能不够协调,导致子宫血管开放出血不易停止。
感染风险:由于出血时间长,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细菌容易逆行感染,引发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有研究显示,药物流产后发生感染的概率约为5%-10%。
流产不全风险:虽然完全流产率较高,但仍有部分女性会出现流产不全的情况,即胚胎组织未完全排出,需要再次进行清宫手术,清宫手术会对子宫造成二次损伤,增加子宫穿孔等风险。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年轻女性:年轻女性身体机能相对较好,但如果是首次进行药物流产,心理压力可能较大,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其正确认识药物流产过程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时要严格把握适用人群标准,确保符合条件后再进行。
有基础疾病女性:本身患有内分泌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女性进行药物流产时,药物代谢可能受到影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需要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进行,并且要充分评估基础疾病对药物流产过程和预后的影响。
有异位妊娠史女性:有异位妊娠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时发生异位妊娠的风险较高,进行药物流产前需要仔细排查是否为异位妊娠,以免延误病情。
药物流产有一定的安全性,但并非绝对安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密切观察流产过程中的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