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有尿量异常增多、口渴多饮、尿液性状改变等症状,儿童患者还可能生长发育迟缓,严重或未控制的患者会出现电解质紊乱。
一、尿量异常增多
尿崩症患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是尿量显著增多。一般来说,24小时尿量可多达5-10升,甚至更多。这是因为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ADH)缺乏或作用障碍,导致肾脏不能有效地重吸收水分,使得大量尿液排出。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夜间频繁起床排尿、尿布更换次数明显增加等情况,由于儿童泌尿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过多的排尿还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
二、口渴多饮
由于尿量大量增加,机体丢失了大量水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口渴症状,从而不停地饮水。患者往往会大量饮用白开水或其他饮品来补充丢失的水分。成年人可能会自觉频繁口渴,主动寻找水源饮水;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对水的需求量明显增加,若不能及时满足其饮水需求,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等表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在口渴多饮的表现上可能略有差异,但核心都是因水分丢失过多而引发的代偿性饮水行为。
三、尿液性状改变
尿崩症患者的尿液外观较为清淡,尿比重降低,一般低于1.005。这是因为尿液中水分含量高,溶质相对较少。例如,正常尿液的比重在1.010-1.025之间,而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比重明显低于正常范围。在实验室检查中,可以通过检测尿比重等指标来辅助诊断尿崩症。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肾脏功能尚在发育过程中,尿比重的异常改变可能更易受到尿量过多的影响,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相关指标来评估病情。
四、其他伴随症状
1.生长发育迟缓(儿童患者):长期的尿崩症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于儿童患者来说,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因为大量排尿导致营养物质随尿液丢失,同时水分丢失过多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等生理过程。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尿量异常和口渴多饮会干扰其正常的营养摄入和水分平衡,进而出现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
2.电解质紊乱(严重或未控制的患者):严重或未得到良好控制的尿崩症患者可能会出现电解质紊乱。例如,由于大量排尿,会丢失一定量的钠、钾等电解质,导致血清钠、钾等电解质水平异常。低钠血症可能会引起患者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抽搐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和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身体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电解质紊乱的不良影响,需要特别关注电解质的监测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