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引起外耳道真菌病
潜水引起的外耳道真菌病是因潜水时外耳道进水致耳道温暖潮湿利于真菌滋生繁殖引发的真菌感染性疾病,病因有环境因素(潜水后耳道封闭温暖潮湿且常见曲霉菌、念珠菌等致病真菌)和个体因素(本身有外耳道损伤、长期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免疫力低下等),临床表现为外耳道瘙痒、伴耳内闷胀感耳鸣等且可见霉苔、分泌物水样或豆渣样,诊断靠耳内镜检查观察真菌形态分布及真菌学检查取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治疗是清除真菌分泌物及霉苔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后局部用抗真菌药物,预防需潜水后及时擦干外耳道、避免耳部损伤、增强免疫力,特殊人群中儿童外耳道窄皮肤娇嫩家长要留意,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更要重视外耳道干燥护理尽早处理相关症状。
一、定义
潜水引起的外耳道真菌病是指因潜水过程中外耳道进水,导致耳道内环境温暖潮湿,利于真菌滋生繁殖,从而引发外耳道的真菌感染性疾病。
二、病因
1.环境因素:潜水时外耳道易进水,且潜水后耳道内处于相对封闭、温暖、潮湿的环境,为真菌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常见致病真菌有曲霉菌、念珠菌等。2.个体因素:本身存在外耳道损伤、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免疫力低下等情况的人群,潜水后更易发生外耳道真菌病。
三、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外耳道瘙痒感,可伴有耳内闷胀感、耳鸣等,部分患者外耳道可见白色、灰色或黄色的霉苔,分泌物呈水样或豆渣样。
四、诊断
1.耳内镜检查:通过耳内镜观察外耳道内真菌的形态、分布等情况。2.真菌学检查:取外耳道分泌物进行涂片或培养,可明确致病真菌种类。
五、治疗
主要是清除外耳道内的真菌分泌物及霉苔,可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之后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等(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六、预防
1.潜水后护理:潜水结束后应及时用干净的棉签轻柔擦干外耳道水分,保持外耳道干燥。2.避免耳部损伤:尽量避免频繁挖耳等造成外耳道损伤的行为,减少真菌侵入机会。3.增强免疫力:对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应积极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潜水后家长需格外留意其外耳道情况,因儿童外耳道较狭窄、皮肤娇嫩,更易因积水引发真菌病,若发现儿童有耳痒、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2.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等,本身免疫力较弱,潜水后更要重视外耳道的干燥护理,可定期检查外耳道,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处理,防止真菌病加重影响耳部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