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磨牙可能由心理长期紧张焦虑压力大、牙齿咬合不协调、神经系统递质失衡、肠道寄生虫感染、内分泌紊乱、维生素D缺乏、药物使用、年龄等因素引发,应对可口腔科排查咬合问题、关注心理状态通过放松疏导减压、排查全身因素相关疾病并针对性处理、儿童留意寄生虫感染及避免睡前过度兴奋保持规律作息。
一、可能的成因
(一)心理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可引发夜里磨牙。例如学生面临重要考试时,心理压力显著增加,研究显示约30%-40%的磨牙症患者存在心理情绪方面的问题,心理因素会干扰大脑神经中枢的调节功能,使得咀嚼肌不自主收缩从而导致磨牙。
(二)咬合因素
牙齿咬合关系不协调是常见原因。像牙齿排列不整齐、有缺失牙、单侧咀嚼等状况,会打破咀嚼系统的平衡,大脑会发出信号让咀嚼肌进行调整,进而出现磨牙动作,调查发现约50%的磨牙症患者存在咬合干扰等咬合问题。
(三)神经系统因素
睡眠中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等会影响咀嚼肌的运动控制。例如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异常,会致使咀嚼肌不自主收缩引发磨牙,研究通过脑影像学检查发现磨牙患者的大脑某些区域神经活动存在异常。
(四)全身因素
1.肠道寄生虫感染:虽在卫生条件较好地区相对少见,但在卫生状况较差地区仍有影响,肠道寄生虫感染产生的毒素会刺激神经,引起咀嚼肌收缩导致磨牙。
2.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紊乱可干扰身体的正常调节机制,可能与磨牙症相关。
3.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代谢等,进而可能与磨牙症的发生有关。
(五)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的使用可能诱发磨牙,比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等,这些药物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从而导致磨牙。
(六)年龄因素
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出现磨牙,儿童换牙期牙齿咬合关系变化等是原因之一;老年人磨牙可能与牙齿磨损、神经系统功能退化等有关。
二、应对相关方面
(一)口腔科排查
到口腔科进行牙齿检查,若存在咬合问题,可进行相应的正畸等处理以调整咬合关系。
(二)心理状态关注
关注心理状态,通过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心理疏导等缓解压力,减轻心理因素对磨牙的影响。
(三)全身因素排查
若怀疑有全身因素相关疾病,需进行相关检查(如肠道寄生虫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查、维生素D检测等)以明确情况并针对性处理。
(四)儿童特殊情况
儿童出现磨牙要留意是否有寄生虫感染等情况,同时避免睡前过度兴奋,保持规律的作息,以减少磨牙发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