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圆孔未闭属于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时期是生理性通道,出生后1年未闭即为此病,发生率约20%-25%,女性略多。儿童、成年人群影响不同,有先心病家族史者风险高,可通过超声心动图诊断,无症状定期随访,有相关症状可考虑介入治疗。
卵圆孔未闭的形成机制及相关特点
卵圆孔未闭的发生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房间隔的原发隔和继发隔未能正常融合所致。其发生率在一般人群中约为20%-25%,女性略多于男性。在胎儿时期,卵圆孔的存在保证了胎儿的血液循环,使右心的血液能够顺利流向左心,以满足胎儿发育对氧和营养物质的需求。
卵圆孔未闭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相关情况
儿童人群:对于儿童卵圆孔未闭,较小的卵圆孔未闭可能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但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可能仍未闭合,若卵圆孔未闭较大,可能会影响心脏的血流动力学,虽然儿童时期可能暂时无严重临床表现,但仍需密切关注其心脏功能的变化,因为长期可能存在潜在风险,比如在剧烈运动、潜水等情况下,可能增加反常栓塞等风险。
成年人群:成年后卵圆孔未闭可能与一些临床症状相关,如偏头痛,有研究表明约有一半以上的偏头痛患者存在卵圆孔未闭,可能是因为未闭的卵圆孔导致静脉系统的微栓子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动脉系统,进而引起偏头痛发作;另外,卵圆孔未闭还与不明原因的脑卒中相关,当存在卵圆孔未闭时,静脉系统的血栓等栓子可不经肺循环过滤直接进入体循环,导致脑血管栓塞,引发脑卒中。
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先心病家族史的人群,卵圆孔未闭的发生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要在孕期等关键时期加强监测,胎儿时期可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早期发现卵圆孔未闭情况。而对于已经明确有卵圆孔未闭的患者,若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卵圆孔未闭可能会对心脏功能产生叠加影响,需要综合评估心脏整体状况来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卵圆孔未闭的诊断与治疗相关情况
诊断: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来明确诊断,经胸超声心动图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可能需要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进一步检查来准确评估卵圆孔未闭的情况,包括卵圆孔未闭的大小、分流方向等。
治疗:对于无症状的卵圆孔未闭一般定期随访观察即可。而对于有相关临床症状如偏头痛频繁发作且与卵圆孔未闭明确相关、有脑卒中病史且经评估与卵圆孔未闭相关等情况,可能需要考虑介入治疗等方式,通过封堵器封堵卵圆孔来达到治疗目的,但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后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