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粒肿和麦粒肿有什么区别
霰粒肿与麦粒肿在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面存在不同。霰粒肿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等致慢性炎性肉芽肿,起病缓,可热敷或手术;麦粒肿由葡萄球菌感染致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病急,早期热敷、用抗生素,成脓需切开排脓,二者经适当治疗预后多较好,但霰粒肿有复发可能,麦粒肿不及时治有严重并发症风险。
一、病因方面
霰粒肿:是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和分泌物潴留,最终导致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多与睑板腺功能障碍、慢性结膜炎、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旺盛或维生素A缺乏等因素有关,好发于青少年或中年人,性别差异不明显,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眼部卫生不佳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眼部慢性疾病史者更易发病。
麦粒肿: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性别无显著差异,过度用眼、不注意眼部卫生、屈光不正、糖尿病等因素可增加患病几率,糖尿病患者因自身抵抗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引发麦粒肿。
二、临床表现方面
霰粒肿:一般起病缓慢,眼睑皮下可触及无疼痛的圆形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如黄豆,与皮肤无粘连,翻转眼睑,正对肿块处的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红色隆起。病情发展可逐渐增大,偶尔有患者会感到眼部有异物感。
麦粒肿:发病较急,初起时眼睑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形成硬结,疼痛加剧,数日后硬结变软,出现黄白色脓点。外麦粒肿的脓点常出现在睫毛根部的皮肤面,内麦粒肿的脓点则出现在睑结膜面。
三、治疗方面
霰粒肿:小的无症状的霰粒肿有时可自行吸收,早期较小的霰粒肿,可通过热敷促进吸收,每天热敷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对于较大的霰粒肿,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时一般在眼睑内面做切口,将肉芽组织刮除干净。
麦粒肿:早期未形成脓肿时,可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退,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同时可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控制感染。当麦粒肿形成脓肿后,应切开排脓,外麦粒肿切口在皮肤面,与睑缘平行;内麦粒肿切口在睑结膜面,与睑缘垂直。
四、预后方面
霰粒肿:经过适当治疗后预后较好,手术切除后一般恢复良好,但有复发可能,尤其是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
麦粒肿:及时治疗后多数患者可痊愈,预后较好,但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能会引起眼眶蜂窝织炎等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儿童,由于眼部组织较为疏松,感染更容易扩散。儿童患麦粒肿时家长需更加重视,积极治疗,避免感染扩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