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真菌感染多由条件致病菌引发,长期用广谱抗生素、激素或免疫低下时真菌繁殖致口腔黏膜炎症波及牙龈可诱发牙龈萎缩,常见诱因有药物、免疫、口腔局部因素,牙龈萎缩表现为牙龈缘退缩等,诊断靠口腔检查和真菌学检查,治疗包括抗真菌及口腔卫生维护,儿童、老年人、免疫低下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口腔真菌感染与牙龈萎缩的关联机制
口腔真菌感染多由白色念珠菌等条件致病菌引发,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或机体免疫低下时,真菌大量繁殖并引发口腔黏膜炎症,炎症波及牙龈可致牙龈组织充血、水肿、易出血等,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会破坏牙龈结缔组织及牙槽骨,进而诱发牙龈萎缩,炎症与组织破坏的恶性循环加速牙龈萎缩进程。
二、口腔真菌感染的常见诱因
1.药物因素: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可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为真菌滋生创造条件;
2.免疫因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未完善、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者,机体抵御真菌能力减弱,易发生口腔真菌感染;
3.口腔局部因素:口腔卫生差(如未有效刷牙、牙菌斑堆积)、义齿佩戴不合适等可致口腔局部环境利于真菌生长。
三、牙龈萎缩的表现及与真菌感染的关系
牙龈萎缩表现为牙龈缘位置向根方退缩、牙根暴露,患者可出现牙齿敏感等症状。真菌感染引发的牙龈炎症若未得到控制,会加速牙龈组织的破坏与退缩,炎症导致的组织损伤是牙龈萎缩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
四、诊断方法
1.口腔检查:观察牙龈颜色(如是否充血)、形态(有无肿胀)、质地(是否变脆)等,查看有无真菌感染相关的充血、水肿、糜烂等表现;
2.真菌学检查:通过涂片镜检或培养,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以明确是否为真菌感染。
五、治疗原则
1.抗真菌治疗:针对真菌感染使用合适抗真菌药物,如局部可使用制霉菌素含漱液等;
2.口腔卫生维护: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如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减少真菌滋生环境,利于牙龈健康恢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脆弱,发生口腔真菌感染时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家长应协助儿童做好口腔护理,避免滥用抗生素,以防加重真菌感染及影响牙龈健康;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若合并口腔真菌感染,需同时控制基础病,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考量其肝肾功能,注重口腔卫生维护以促进牙龈健康恢复;
3.免疫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易反复发作,需长期监测口腔状况,加强抗真菌治疗的同时,积极提升机体免疫力,维持口腔微环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