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鼻炎是慢性鼻腔疾病具鼻黏膜骨膜及骨质渐进性萎缩特征,病因包括遗传、营养缺乏、内分泌紊乱、感染、职业与环境等,症状有鼻塞、脓痂恶臭、嗅觉减退或丧失、头痛、鼻黏膜干燥,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鼻腔内镜检查确诊,治疗以对症为主含鼻腔清洁、补充维生素、手术,儿童需保室内湿润、避粉尘等刺激且保证营养均衡,孕妇用药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要加强鼻腔保湿、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一、定义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慢性鼻腔疾病,主要特征为鼻黏膜、骨膜及骨质发生渐进性萎缩,病程进展缓慢,可累及鼻咽、口咽等部位。
二、病因
1.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可能参与发病。
2.营养缺乏:长期缺乏维生素A、B、D、E等,可影响鼻黏膜正常代谢与修复。
3.内分泌紊乱:如雌激素水平降低可能与女性患者发病相关。
4.感染因素:既往有结核杆菌、臭鼻杆菌等感染史,可引发鼻黏膜慢性炎症并导致萎缩。
5.职业与环境:长期接触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等,可损伤鼻黏膜诱发该病。
三、症状表现
1.鼻塞:因鼻腔内脓痂阻塞或鼻黏膜感觉神经萎缩,患者自觉鼻腔堵塞,或因冷空气刺激出现反射性鼻塞。
2.脓痂恶臭:鼻腔堆积大量黄绿色脓痂,其中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恶臭(称臭鼻症)。
3.嗅觉减退或丧失:嗅区黏膜萎缩累及嗅神经时,可致嗅觉减退或丧失。
4.头痛:多表现为前额、颞侧或枕部疼痛,与鼻黏膜萎缩、鼻腔宽大、冷空气刺激或脓痂压迫等因素有关。
5.鼻黏膜干燥:鼻黏膜腺体萎缩致分泌减少,患者感鼻腔干燥不适。
四、诊断方法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鼻腔内镜检查确诊。鼻腔检查可见鼻黏膜干燥、萎缩,鼻甲缩小(尤其下鼻甲),鼻腔宽大且有大量黄绿色脓痂,重者可累及鼻咽、口咽黏膜。
五、治疗原则
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
1.鼻腔清洁:用生理盐水或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鼻腔,清除脓痂以改善症状。
2.补充维生素:补充维生素A、B等,可能有助于维持鼻黏膜上皮正常功能。
3.手术治疗:病情较重者可考虑鼻腔缩窄术等手术,减少鼻腔通气量、降低鼻黏膜水分蒸发以改善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需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粉尘、刺激性气体,保证营养均衡(尤其维生素摄入),以促进鼻黏膜正常发育。
2.孕妇:用药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如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缓解症状,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
3.老年患者:加强鼻腔保湿(如使用加湿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因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较低,感染易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