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是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涉及马拉色菌定植与感染、皮脂腺分泌亢进、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及免疫炎症反应,现代循证医学无科学证实血虚直接致脂溢性皮炎,临床对有血虚表现合并脂溢性皮炎者需从现代医学发病机制相关因素综合管理且中医可调理血虚状态。
一、脂溢性皮炎的现代医学发病机制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发病机制涉及以下方面:
(一)马拉色菌定植与感染
马拉色菌是一种嗜脂性酵母菌,正常情况下存在于皮肤表面,当皮脂腺分泌亢进时,马拉色菌可过度增殖,其代谢产物可引起皮肤炎症反应,如产生脂酶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为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产生炎症,表现为红斑、鳞屑等脂溢性皮炎症状。
(二)皮脂腺分泌亢进
雄激素水平升高可导致皮脂腺增生、分泌亢进,过多的皮脂为马拉色菌等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进而引发炎症反应,这是脂溢性皮炎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青春期雄激素分泌旺盛时,脂溢性皮炎的发生率可能升高。
(三)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皮肤屏障功能包括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等,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外界刺激物更容易侵入,同时皮肤自身的保湿、防御等功能下降,易引发炎症反应,例如过度清洁、使用刺激性化妆品等因素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增加脂溢性皮炎的发病风险。
(四)免疫炎症反应
皮肤局部存在免疫炎症反应,当受到马拉色菌等刺激后,免疫细胞被激活,释放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参与炎症过程,导致皮肤出现红斑、瘙痒、脱屑等脂溢性皮炎表现。
二、血虚与脂溢性皮炎的关联探讨
从现代循证医学角度,目前尚无科学研究证实血虚直接导致脂溢性皮炎。血虚是中医概念,中医认为血虚可导致肌肤失于濡养,出现皮肤干燥等表现,但这与脂溢性皮炎以炎症、皮脂分泌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发病机制不同。现代医学主要围绕生物学因素解释脂溢性皮炎的发生,而血虚并非脂溢性皮炎的直接致病因素。不过,在临床中需综合考虑个体情况,若患者存在血虚状态,可能影响机体整体健康状况,间接对皮肤的修复等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与脂溢性皮炎的直接因果关系无现代循证医学依据支持。对于有血虚表现且合并脂溢性皮炎的患者,需从脂溢性皮炎的现代医学发病机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管理,如注意皮肤清洁护理、调节皮脂分泌等,同时中医角度可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对血虚状态进行调理,但这是基于中医整体观念的综合处理,并非血虚直接引发脂溢性皮炎的对应治疗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