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有急性期和慢性期症状,急性期有结膜充血与水肿、乳头增生、滤泡形成、角膜混浊、分泌物增多;慢性期有结膜瘢痕形成、睑内翻及倒睫、角膜混浊加重、睑球粘连
结膜充血与水肿:发病早期结膜会出现明显的充血,呈现出鲜红色,同时伴有水肿,使得眼睑肿胀,这是因为沙眼衣原体感染引发了结膜的炎症反应,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渗出。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更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结膜充血水肿情况,且可能因眼部不适而频繁揉眼,加重症状。
乳头增生:睑结膜表面会出现粗糙不平的外观,像众多小乳头一样,这是由于结膜上皮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等原因造成的。在青少年群体中,如果长期不注意眼部卫生,接触到沙眼衣原体的概率增加,就较易出现乳头增生的症状。
滤泡形成:下睑结膜和穹窿部结膜可见大小不等的滤泡,这是机体对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表现,淋巴细胞聚集形成滤泡结构。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接触眼部物品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沙眼衣原体从而出现滤泡。
角膜混浊:部分患者可出现角膜上皮及上皮下的混浊,这是沙眼衣原体累及角膜所致。在患有基础病史如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中,感染沙眼衣原体后角膜混浊的发生概率可能会增加,且病情可能相对更严重。
分泌物增多:患者眼部分泌物增多,多为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在炎热潮湿的生活环境中,眼部的局部环境有利于沙眼衣原体的生长繁殖,会使分泌物增多的症状更为明显,对于儿童来说,在幼儿园等集体生活环境中,若卫生条件不佳,也容易出现分泌物增多的情况。
慢性期症状
结膜瘢痕形成:随着病情的发展,急性期的炎症逐渐消退,但会遗留瘢痕,呈现出白色线状或网状瘢痕。对于老年人群体,身体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弱,瘢痕形成可能相对不那么典型,但也会有相应表现。
睑内翻及倒睫:由于结膜瘢痕收缩等原因,可导致睑内翻,进而引起倒睫,即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刺激角膜和结膜。在患有长期慢性沙眼且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对于儿童,如果倒睫情况严重,可能会影响视力发育,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
角膜混浊加重:慢性期角膜混浊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影响视力。有长期用眼过度等生活方式的人群,在患有沙眼时,角膜混浊加重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因为过度用眼会使眼部疲劳,不利于眼部炎症的控制。
睑球粘连:严重的沙眼可导致睑结膜与球结膜发生粘连,影响眼球的运动。对于有眼部外伤史或既往眼部手术史等情况的患者,在感染沙眼后发生睑球粘连的概率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病史进行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