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患者典型症状为尿量异常增多,24小时尿量可达5-10升甚至更多,因抗利尿激素缺乏或作用缺陷致肾脏重吸收水障碍;随之出现口渴多饮,以补充丢失水分;尿液色清淡、比重降低;中枢性尿崩症继发性有原发病表现,儿童患者影响生长发育;肾性尿崩症遗传性多见于男性儿童,获得性有原发病症状,需综合症状、年龄、病史等评估诊断尿崩症。
一、尿量异常增多
尿崩症患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是尿量显著增多。一般来说,24小时尿量可多达5-10升,甚至更多。这是因为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ADH)缺乏或作用缺陷,导致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功能障碍,使得大量水分随尿液排出。儿童患者若出现此症状,可能会因频繁排尿而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例如夜间频繁起床排尿,影响休息,进而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二、口渴多饮
由于尿量大量增加,机体丢失了大量水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口渴症状,从而表现为多饮。患者会频繁饮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对于儿童而言,可能无法准确表达口渴,但会表现出不断要求饮水的行为,若不能及时满足饮水需求,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等表现。
三、尿液特点
1.尿色清淡:患者排出的尿液颜色通常较淡,接近无色,这是因为尿液中水分含量高,溶质浓度低所致。
2.尿比重降低:正常尿液的比重一般在1.010-1.025之间,而尿崩症患者的尿比重常低于1.005,这也是肾脏重吸收水功能障碍的一个体现。
四、不同类型尿崩症的特殊表现
1.中枢性尿崩症:
若为继发性中枢性尿崩症,可能有原发病的相关表现,比如由垂体瘤引起的,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头痛等症状;由颅脑外伤引起的,可能有头部外伤的病史及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等。
儿童中枢性尿崩症患者除了上述尿量、口渴等表现外,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高增长缓慢等情况,因为长期的水代谢紊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及作用等。
2.肾性尿崩症:
遗传性肾性尿崩症多见于男性儿童,是由于肾小管对ADH的反应缺陷所致。除了尿量增多、口渴多饮外,可能在出生后不久就出现症状,若未得到及时诊断和处理,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获得性肾性尿崩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等,除了尿崩症相关表现外,还会有原发病的症状,例如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可能有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总之,尿崩症的症状主要围绕尿量、口渴以及尿液特点等方面表现出来,不同类型的尿崩症还可能有各自的特殊表现,在评估和诊断尿崩症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症状以及患者的年龄、病史等多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