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急性期有眼部刺激症状、结膜充血水肿;慢性期有结膜瘢痕形成、角膜血管翳、滤泡形成与瘢痕化交替;晚期有睑内翻及倒睫、上睑下垂、角膜混浊等并发症症状
急性期症状
眼部刺激症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眼部刺激症状,如眼睛瘙痒、异物感、怕光、流泪等。这是因为沙眼衣原体感染导致结膜炎症,刺激眼部神经引起。儿童由于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可能表现为经常用手揉眼睛等行为来表达眼部的不适。对于有过敏史或长期处于不良用眼环境(如粉尘环境)的人群,感染沙眼后更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刺激症状。
结膜充血水肿:急性期时,结膜会出现明显的充血水肿现象,睑结膜呈现弥漫性充血,血管模糊不清,同时伴有乳头增生,使得睑结膜表面看起来粗糙不平。这种充血水肿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结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所致。
慢性期症状
结膜瘢痕形成:随着病情进入慢性期,睑结膜会逐渐出现瘢痕。早期可能表现为睑结膜上细小的白色线状瘢痕,随着病情进展,瘢痕会逐渐增多、融合,形成典型的沙眼性瘢痕。不同年龄人群的瘢痕形成速度和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沙眼感染若未得到有效控制,瘢痕形成也会逐渐明显。
角膜血管翳:角膜上会出现新生血管,称为角膜血管翳。这是因为角膜缘血管网发生充血,血管伸入角膜,初期呈垂帘状,严重时可布满整个角膜。角膜血管翳的出现会影响视力,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影响其视觉发育,需要特别关注。有既往眼部感染病史或免疫功能较低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角膜血管翳。
滤泡形成与瘢痕化交替:在慢性期,睑结膜会有滤泡形成,之后滤泡逐渐发生瘢痕化。滤泡是淋巴细胞聚集形成的,初期为透明的小泡,后期会发生变性、坏死,进而形成瘢痕。这种滤泡与瘢痕化的交替过程是沙眼慢性期的典型表现之一。
晚期并发症症状
睑内翻及倒睫:由于睑结膜瘢痕收缩,可导致睑内翻,进而引起倒睫。倒睫会刺激角膜,引起眼部疼痛、流泪、畏光等症状,长期倒睫还可能导致角膜溃疡、角膜混浊等严重后果。老年人由于眼部组织松弛等原因,发生睑内翻及倒睫的风险相对较高;儿童如果沙眼病情严重且未及时治疗,也可能出现睑内翻及倒睫情况。
上睑下垂:由于提上睑肌周围组织受到炎症和瘢痕的影响,可导致上睑下垂,表现为上睑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儿童出现上睑下垂可能会影响其外观和视力发育,需要及时评估和处理。
角膜混浊:严重的角膜血管翳和反复的角膜炎症可导致角膜混浊,明显影响视力。对于有沙眼病史且出现视力下降的患者,应考虑角膜混浊的可能,尤其是儿童,需要尽快进行眼科检查以明确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