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创面处理和足部溃疡分级治疗。一般治疗需严格控血糖及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创面处理要清创和抗感染;足部溃疡0-5级分别有相应治疗措施,不同级别和不同年龄等患者需综合考虑各因素制定治疗方案。
一、一般治疗
1.严格控制血糖:高血糖是糖尿病足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降糖药物等使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如2型糖尿病患者可根据病情选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等,需综合考虑年龄、肝肾功能、并发症等因素,年轻患者一般更强调严格控糖以延缓并发症进展,老年患者需避免低血糖风险。
2.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可通过适当运动(如散步等适合自身情况的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加重足部负担。对于血管病变较严重者,可根据情况采用药物改善循环或血管重建等治疗,不同年龄患者血管情况不同,年轻患者血管弹性相对较好,血管重建可能更有优势,但需评估手术风险。
二、创面处理
1.清创: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性分泌物,保持创面清洁,减少感染源。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清创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造成额外损伤,儿童因皮肤娇嫩更需谨慎。清创方法可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如锐器清创、机械清创等。
2.抗感染治疗: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感染是糖尿病足加重的重要因素,要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不同年龄、病史患者抗生素选择有差异,如儿童患者需避免使用对骨骼发育有影响的抗生素。
三、足部溃疡的分级治疗
1.0级:有发生溃疡的危险因素,但无溃疡。需加强足部护理,如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伤,根据患者生活方式指导其正确护理足部,如告知糖尿病患者每天检查足部情况,避免长时间行走等。
2.1级:表浅溃疡,未波及深部组织。除一般治疗外,要保护创面,可使用湿性敷料促进创面愈合,根据患者年龄调整敷料更换频率等。
3.2级:溃疡深达肌腱、骨骼或关节周围。需要更积极的创面处理,可能需要外科会诊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干预,考虑患者病史中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对手术的影响等。
4.3级:深部溃疡伴骨髓炎或深部脓肿。多需综合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清创及可能的手术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心肺功能等对手术和药物治疗的耐受性。
5.4级:部分足坏疽。根据坏疽范围等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可能需要截除部分足部组织,在决策时充分考虑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6.5级:全足坏疽。通常需要截肢治疗,术前要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如年龄较大患者要评估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术后要加强护理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