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鼻炎是儿童时期因接触过敏原引发的由IgE介导Ⅰ型变态反应所致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等,有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流涕、鼻塞等鼻部症状及眼痒、流泪、咳嗽等伴随症状,通过病史采集和过敏原检测诊断,非药物干预有避免接触过敏原、鼻腔清洁、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预防要维护环境卫生、饮食调节、体质锻炼,婴幼儿患时优先非药物干预且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
一、定义
小儿过敏性鼻炎是儿童时期因接触过敏原引发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所致,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
二、病因
1.过敏原接触: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春季、秋季高发)、尘螨(室内潮湿环境易滋生)、动物毛发皮屑、霉菌孢子等,儿童接触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过敏反应。
三、症状表现
1.鼻部症状:鼻痒、阵发性喷嚏(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大量清水样流涕、鼻塞,可因鼻塞导致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
2.伴随症状:可伴有眼痒、流泪、结膜充血,部分患儿出现咳嗽、喘息等呼吸道症状。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儿过敏史、家族过敏史、发病季节及环境接触情况。
2.过敏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检测速发型过敏反应)、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定量检测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明确过敏原种类。
五、非药物干预措施
1.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季减少户外活动、室内使用防螨床品、避免饲养宠物等。
2.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清除鼻腔内过敏原及分泌物,减轻鼻黏膜水肿。
3.环境控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过敏原。
六、药物治疗要点
1.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通过抗炎作用减轻鼻黏膜炎症,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疗程。
2.抗组胺药:包括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缓解鼻痒、喷嚏、流涕等症状,需根据儿童年龄选择合适剂型。
七、预防策略
1.环境卫生维护:定期清洁室内灰尘、更换床单被套,保持室内干燥,减少尘螨滋生。
2.饮食调节: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增强儿童机体免疫力,但需注意避免食用已知过敏食物。
3.体质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需避开过敏原高发时段。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患小儿过敏性鼻炎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鼻腔冲洗等。避免自行滥用药物,特别是低龄儿童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用药前咨询专业医师,以确保安全。护理过程中动作需轻柔,避免损伤儿童鼻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