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的诱因包括鼻外伤(如不恰当挖鼻、剧烈擤鼻,儿童常因挖鼻诱发)、鼻炎症(急性鼻炎致黏膜充血肿胀、干燥性鼻炎致黏膜干燥糜烂,长期处于污染环境者易诱发)、鼻肿瘤(良恶性肿瘤生长破坏血管致反复或持续少量出血);全身因素有高血压(血压不稳致鼻部小血管破裂,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风险高)、发热性疾病(体温升高使鼻黏膜充血、水分散失致干燥引发出血)、维生素缺乏(维C缺影响血管韧性、维K缺影响凝血因子致出血,蔬果摄入不足者易出现)、内分泌失调(青春期女性代偿性月经、孕期女性激素变化致鼻黏膜变化引发出血);特殊人群中儿童需避免挖鼻等习惯出血时可采取坐位前倾捏鼻翼止血,老年人要监测血压规律服药保持鼻腔湿润频繁出血及时就医,鼻部基础疾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规范治疗出血时正确止血并尽快就医。
一、鼻部局部因素
1.鼻外伤:日常不恰当的挖鼻行为、过于剧烈的擤鼻动作等外力作用,易损伤鼻黏膜内的血管,致使血管破裂出血,儿童因好奇心驱使挖鼻是较为常见的诱因。
2.鼻炎症:像急性鼻炎发作时鼻黏膜会充血肿胀,干燥性鼻炎会让鼻黏膜干燥、糜烂,这两种情况均容易引发流鼻血,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人群更易诱发鼻炎症相关的鼻出血。
3.鼻肿瘤:鼻腔、鼻窦的良性肿瘤(例如血管瘤)以及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会破坏局部血管,从而导致鼻出血,肿瘤性鼻出血大多呈现反复或持续少量出血的状况。
二、全身因素
1.高血压:血压长期控制不稳定时,血压升高容易致使鼻部小血管破裂出血,中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者鼻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
2.发热性疾病:流感、麻疹等发热性疾病发作时,机体体温升高使得鼻黏膜处于充血状态,并且水分通过呼吸大量散失会让鼻黏膜干燥,进而容易引发流鼻血。
3.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参与血管壁胶原合成,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合成,缺乏这两种维生素时会影响血管韧性及凝血功能,容易导致鼻出血,蔬果摄入不足的人群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相关的鼻出血。
4.内分泌失调:青春期女性可能因代偿性月经出现鼻黏膜血管变化,引发鼻出血,孕期女性体内激素变化也可能使得鼻黏膜充血而容易出血。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需避免养成挖鼻等不良习惯,家长要加强监管,儿童鼻出血时可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用手指捏住鼻翼压迫止血等简易处理方式。
2.老年人:要密切监测血压,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保持鼻腔湿润,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等方法,若鼻出血频繁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3.鼻部基础疾病患者:如有鼻炎症、鼻肿瘤病史者,应定期进行鼻部检查,遵循医嘱规范治疗,出现鼻出血时不要惊慌,及时采取正确止血措施并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