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性中耳炎是什么病
航空性中耳炎是飞机升降时因气压变化致中耳损伤的疾病,发病与气压变化、个体差异有关,有耳闷、耳痛等表现,可通过乘坐飞机前准备、乘坐中应对预防,发病后轻症状可观察,重需医疗干预恢复中耳气压平衡。
一、发病原因
1.气压变化因素:在乘坐飞机过程中,尤其在起飞和降落阶段,外界气压变化显著。比如飞机快速上升时,外界气压降低,而中耳内原本的气压相对较高,形成压力差;飞机快速下降时,外界气压升高,中耳内气压相对较低,也形成压力差。这种压力差会使中耳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气压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儿童的咽鼓管相对短、宽且平,更易发生气压不平衡,所以儿童相对成人更易患航空性中耳炎。对于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的人群,其咽鼓管黏膜容易充血肿胀,进一步影响咽鼓管的通气功能,增加了患航空性中耳炎的风险。
2.个体差异因素:每个人的咽鼓管功能存在差异。有些人咽鼓管调节功能较差,在气压变化时难以迅速平衡中耳与外界的气压,从而容易引发航空性中耳炎。例如本身患有鼻炎、鼻窦炎等疾病的人,咽鼓管周围的黏膜状态不佳,更易出现通气障碍。
二、临床表现
1.耳部症状:主要表现为耳闷、耳痛,在飞机升降过程中或之后出现。耳闷感较为常见,患者会感觉耳朵像被堵住一样。耳痛程度不一,有的为胀痛,有的可能较为剧烈。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这是由于中耳内压力变化影响了声音的传导。儿童患者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耳部不适,可能会出现哭闹、抓耳等异常表现,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2.其他伴随症状:严重时可能伴有头晕等不适。如果中耳内出现渗出等情况,可能会有少量耳漏,但相对较少见。
三、预防措施
1.乘坐飞机前的准备:在乘坐飞机前,应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本身有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应在病情稳定期乘坐飞机。可以提前做一些吞咽、咀嚼等动作,如嚼口香糖、吞咽口水等,有助于咽鼓管的开放,平衡中耳与外界的气压。对于儿童乘客,家长可以在飞机升降时给儿童喂奶或让其喝水,通过吞咽动作来调节中耳气压。
2.飞机乘坐中的应对:在飞机升降过程中,要保持呼吸通畅,不要捏住鼻子用力擤鼻涕等可能影响咽鼓管功能的动作。如果感觉耳部不适,可以通过咀嚼、吞咽等动作来缓解。
四、治疗原则
一旦发生航空性中耳炎,主要是采取措施恢复中耳的气压平衡。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通常可以观察等待,部分可自行缓解。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较为严重,可能需要进行医疗干预,如使用一些药物来减轻中耳黏膜的充血水肿等,但具体药物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且要遵循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的气压平衡措施,避免不恰当用药对特殊人群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