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乳头状瘤是舌部良性肿瘤,由HPV感染等因素致病因,局部刺激也可引发,不同人群因相关因素患病概率不同,外观表现为舌部乳头状突起,早期可无症状,随瘤体增大出现异物感、疼痛、出血等,临床通过视诊初步诊断,病理活检确诊,治疗多采用手术切除,儿童手术需更谨慎。
一、病因
病毒感染: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舌乳头状瘤的重要诱因,其中HPV-6、HPV-11等亚型与舌乳头状瘤的发生关系密切,病毒可通过黏膜接触等途径感染舌部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形成乳头状瘤。
局部刺激:长期的局部刺激也可能是发病因素之一,例如锐利的牙尖、残根等持续摩擦舌部黏膜,可引起黏膜的反复损伤和修复,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导致细胞的异常分化,增加舌乳头状瘤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因上述因素患病,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长期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相对更易受局部刺激影响而发生舌乳头状瘤。有口腔疾病史,如存在锐利牙尖、残根等情况的人群,患舌乳头状瘤的概率可能增加。
二、临床表现
外观表现:舌乳头状瘤在舌部多表现为单个或多个乳头状突起,颜色可接近正常舌黏膜颜色,呈粉红色或淡红色,大小不等,小的可能如针尖样,大的可呈菜花状。不同年龄人群的外观表现可能在细节上有差异,儿童患者的乳头状瘤相对可能更具独特的形态特点,但总体以乳头状突起为主要外观特征。
症状表现:一般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能会出现舌部的异物感,尤其是在进食时,肿瘤可能会与牙齿等接触,引起疼痛、出血等症状。如果发生在特殊年龄阶段,如儿童,可能会因舌部不适而影响进食、说话等功能,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三、诊断方法
临床检查:医生通过视诊可以观察到舌部的乳头状新生物,了解其大小、形态、部位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临床检查重点略有不同,对于儿童患者,医生会更加细致地检查,避免遗漏可能的病变情况。
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确诊舌乳头状瘤的金标准。通过取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肿瘤由增生的上皮乳头样结构组成,乳头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间质,上皮细胞分化良好,无明显异型性等恶性表现。在进行病理活检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健康状况等,选择合适的活检方式,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通常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将肿瘤完整切除。手术方式的选择会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等因素而定。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对儿童创伤较小、恢复较快的手术方式,同时要注意术后的护理,促进患儿尽快康复。对于成年患者,手术切除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后需要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