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分为过敏性鼻炎和非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有阵发性喷嚏等症状,通过过敏原检测等结合症状病史诊断,非药物需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药物用抗组胺药;非过敏性鼻炎包含感染性等,感染性初期清水涕后期可转黏液脓涕等,靠病史询问等诊断,治疗有相应非药物和药物方式,儿童优先非药物、孕期用药谨慎、老年关注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
一、鼻炎的分类与定义
鼻炎主要分为过敏性鼻炎和非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非过敏性鼻炎包含感染性鼻炎(多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血管运动性鼻炎(与温度、情绪等非过敏原因素相关)等。
二、主要症状表现
过敏性鼻炎:常出现阵发性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痒(多伴眼痒等)、鼻塞(轻重不一)等症状。
非过敏性鼻炎:感染性鼻炎初期多为清水样涕,后期可转为黏液脓涕,伴鼻塞、头痛等;血管运动性鼻炎症状与温度变化、刺激性气味等相关,有鼻塞、流涕等表现。
三、诊断方法
过敏性鼻炎:通过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将少量标准化过敏原提取液点刺至患者皮肤,观察局部反应判断是否过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检测血液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IgE水平)等来明确过敏原;结合典型症状及病史综合诊断。
非过敏性鼻炎:感染性鼻炎可通过病史询问(有无感染相关诱因)、鼻内镜检查(观察鼻腔黏膜情况,如感染性鼻炎可见黏膜充血、肿胀等)、实验室检查(如细菌培养等判断有无细菌感染)等综合判断;血管运动性鼻炎需排除其他过敏性因素后,依据症状与诱发因素的关联等诊断。
四、治疗方式
非药物干预:过敏性鼻炎需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非过敏性鼻炎感染性鼻炎要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鼻腔湿润等。
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可使用抗组胺药等缓解症状;非过敏性鼻炎感染性鼻炎若明确有细菌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抗生素,但严格遵循医疗规范,避免滥用;血管运动性鼻炎可根据具体症状选择相应对症药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鼻炎: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保持鼻腔清洁(用生理盐水洗鼻等),避免滥用药物,因低龄儿童药物代谢等功能未完善,需谨慎用药,若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儿童适用的安全药物。
孕期鼻炎患者:用药需极为谨慎,应咨询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避免自行随意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
老年鼻炎患者:需关注自身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鼻炎治疗的影响,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可能产生的与基础疾病相关的不良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