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与牙周炎、刷牙方法不当、不良修复体等相关,基础治疗包括洗牙等,针对炎症有抗生素类和抗炎类药物应用,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用药各有注意事项,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孕妇用药慎选且需多科咨询,老年人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肝肾功能。
一、牙龈萎缩的常见原因及基础治疗
牙龈萎缩多与牙周炎、刷牙方法不当、不良修复体等因素相关。基础治疗包括通过洗牙清除牙结石、菌斑等局部刺激因素,这是改善牙龈萎缩状况的重要第一步,能减轻牙龈的炎症反应,为后续可能的治疗创造条件。对于因刷牙方法不当导致牙龈萎缩的人群,需要纠正错误刷牙方式,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等正确的刷牙方法;对于有不良修复体的患者,则需及时修改或重新制作合适的修复体。
二、针对炎症的药物应用
抗生素类药物:当牙龈萎缩伴有较严重的牙周炎症且存在细菌感染时,可能会用到抗生素。例如某些广谱抗生素,可抑制引起牙周感染的相关细菌,但抗生素的使用需严格遵循临床指征,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的感染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因为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等问题。一般是在牙周袋内局部应用缓释的抗生素制剂,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相对全身用药能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抗炎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牙龈的炎症反应,缓解牙龈萎缩伴随的肿痛等症状。不过这类药物的使用也需谨慎,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考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另外,一些具有抗炎作用的含漱液也可辅助使用,如氯己定含漱液,它能抑制口腔内的细菌生长,减轻牙龈的炎症,从而对牙龈萎缩的改善起到一定辅助作用,但使用时要注意按照正确的方法和疗程使用。
三、特殊人群牙龈萎缩用药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牙龈萎缩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局部刺激因素如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等有关。一般优先采取非药物的口腔卫生指导等干预措施,不轻易使用药物。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的代谢、不良反应等与成人不同,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以保障儿童口腔健康的同时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孕妇:孕妇出现牙龈萎缩时,用药需特别谨慎。在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优先考虑通过改善口腔卫生等非药物方式来控制牙龈炎症。若必须用药,需咨询妇产科医生和口腔科医生,选择对胎儿无不良影响的药物,且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牙龈萎缩可能伴随全身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在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与其他疾病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若同时在服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使用抗炎药物等时要注意可能产生的相互影响。同时,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用药更需谨慎,需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控制牙龈炎症等情况,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