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产是什么意思
引产是妊娠12周后因母体或胎儿原因通过人工方法诱发子宫收缩结束妊娠的手术。适应证包括母体患严重全身性疾病或妊娠并发症、胎儿有严重畸形或胎盘功能严重减退等情况。引产方法有药物引产(如用催产素、前列腺素类药物)和非药物引产(如水囊引产)。存在出血、感染、子宫破裂等风险,术前需详细评估,引产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出血及子宫收缩情况,特殊人群如患心脏病、有剖宫产史者需特殊监护。
一、引产的适应证
1.母体因素
患有某些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继续妊娠可能会危及母体生命安全,需要引产。例如,患有严重心脏病且心功能不全的孕妇,妊娠后期心脏负担加重,可能无法承受继续妊娠的负荷,此时需要引产终止妊娠。
患有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如重度子痫前期,经治疗无明显好转,继续妊娠会对母儿造成严重危害,需引产。
2.胎儿因素
胎儿存在严重畸形,无法在出生后存活,如无脑儿等,为避免畸形儿出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需要引产。
胎盘功能严重减退,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危险,如过期妊娠且胎盘功能低下时,胎儿可能面临宫内窘迫等问题,需通过引产来挽救胎儿。
二、引产的方法
1.药物引产
常用的药物有催产素等。通过静脉滴注催产素,引起子宫收缩,从而达到引产的目的。例如,对于妊娠晚期因胎盘功能减退需要引产的孕妇,可使用催产素诱发宫缩。
还有前列腺素类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可通过口服、阴道给药等途径引起子宫收缩。但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因为其可能会引起较强烈的宫缩,甚至导致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2.非药物引产方法
水囊引产是一种非药物引产方法。将水囊放置在子宫壁和胎膜之间,通过向水囊内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引起子宫收缩。水囊引产需要严格操作,避免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三、引产的风险及注意事项
1.风险
出血:引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量出血,尤其是胎盘因素引起的引产,如前置胎盘时引产出血风险较高。
感染:引产过程中由于宫腔操作等原因,可能会引起宫腔感染,出现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症状。
子宫破裂:在引产过程中,尤其是有子宫手术史(如剖宫产史)的孕妇,子宫破裂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曾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引产时,子宫瘢痕处可能承受不住宫缩压力而发生破裂。
2.注意事项
引产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孕妇的全身状况、胎儿情况等。例如,要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评估孕妇是否能够耐受引产手术。
引产后要密切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等,同时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和子宫收缩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大量出血、发热等,要及时进行处理。
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心脏病的孕妇,引产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确保孕妇的心脏能够承受引产引起的身体应激反应;对于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引产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子宫情况,警惕子宫破裂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