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有急性期和慢性期症状,急性期有眼部刺激症状、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慢性期有结膜瘢痕形成、眼睑内翻及倒睫、角膜混浊、结膜滤泡形成。
眼部刺激症状:患者会出现眼睛异物感、怕光、流泪等症状。这是因为沙眼衣原体感染眼部结膜后,引发炎症反应,刺激眼部神经,导致眼睛产生异物感,同时炎症会影响眼部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得泪液分泌和排出异常,出现怕光、流泪表现。在儿童群体中,由于眼部较为敏感,这些刺激症状可能会更为明显,且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而表现出频繁揉眼等行为;对于有长期用眼过度、眼部卫生不佳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更容易在感染沙眼衣原体后出现急性期的刺激症状。
结膜充血水肿:结膜会出现明显的充血,呈现出鲜红色,同时伴有水肿,使得眼睑肿胀,睁眼困难。这是由于炎症导致结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引起结膜的充血和水肿。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的结膜相对较为娇嫩,充血水肿可能更为迅速和明显;而有基础眼部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充血水肿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恢复较慢。
分泌物增多:急性期患者眼部分泌物较多,多为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这是因为炎症刺激结膜杯状细胞和黏液腺分泌增加,同时细菌等病原体在炎症环境下繁殖,导致分泌物增多。对于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免疫力相对较低时,可能更容易出现分泌物增多的情况;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群,由于眼部环境改变,也可能加重分泌物增多的症状。
慢性期症状
结膜瘢痕形成:随着病情的发展,慢性期患者结膜会逐渐出现瘢痕。早期可能表现为细小的白色斑点,随着病情进展,瘢痕会逐渐增多、融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结膜瘢痕形成的速度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结膜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感染持续存在,瘢痕形成也会逐渐明显;有眼部慢性炎症病史的人群,结膜瘢痕形成可能会更早或更严重。
眼睑内翻及倒睫:部分慢性沙眼患者会出现眼睑内翻,即眼睑向眼球方向卷曲,进而导致倒睫,也就是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刺激角膜和结膜。眼睑内翻及倒睫会反复摩擦角膜,引起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还可能导致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老年人由于眼部组织松弛等原因,更容易出现眼睑内翻及倒睫;有眼部外伤史或眼部手术史的人群,发生眼睑内翻及倒睫的风险也会增加。
角膜混浊:如果沙眼病情累及角膜,可能会导致角膜混浊。轻度的角膜混浊可能仅表现为角膜上出现细小的混浊点,严重时会影响视力。儿童如果出现角膜混浊,可能会影响其视觉发育,需要特别关注;有长期眼部感染病史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角膜混浊的发生风险更高且病情可能更严重。
结膜滤泡形成:慢性期患者结膜还可能有滤泡形成,滤泡是结膜下的淋巴细胞聚集形成的小隆起。不同个体的滤泡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一些患者的滤泡可能较为明显,而一些患者的滤泡可能相对不那么突出。对于免疫力正常的人群,滤泡形成可能相对局限;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滤泡可能更容易广泛形成且难以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