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病程持续超三月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鼻炎,局部病因有急性鼻炎反复发作等,全身病因有慢性全身性疾病等,环境病因有长期吸入粉尘等,症状有鼻塞(单纯性间歇交替、肥厚性持续)、流涕等,通过询问病史等检查诊断并区分类型,治疗原则包括避免诱因、药物治疗(局部用糖皮质激素等)、手术治疗(肥厚性无效时考虑),儿童需避免滥用减充血剂等,孕妇用药谨慎,老年人兼顾基础疾病控制。
一、定义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持续超过3个月或反复发作。
二、分类
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以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为特点,呈间歇性、交替性鼻塞;慢性肥厚性鼻炎多由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以黏膜、骨膜或鼻甲骨肥厚为特征,常为持续性鼻塞。
三、病因
(一)局部因素
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疗,鼻腔鼻窦慢性炎症(如鼻窦炎)长期刺激,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影响鼻腔通气引流等。
(二)全身因素
患有贫血、糖尿病等慢性全身性疾病,维生素A、C缺乏,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降低机体抵抗力,诱发慢性鼻炎。
(三)环境因素
长期吸入粉尘、化学性物质(如水泥、烟草烟雾等),或生活环境中温度、湿度急剧变化,均易引发慢性鼻炎。
四、症状
(一)鼻塞
慢性单纯性鼻炎多为间歇性、交替性鼻塞,活动时减轻,休息时加重;慢性肥厚性鼻炎常为持续性鼻塞。
(二)流涕
多为黏液性或黏脓性鼻涕,继发感染时脓涕增多。
(三)其他症状
可伴有嗅觉减退、头痛、咽干、咳嗽等不适。
五、诊断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病程、诱因等),结合鼻内镜检查(观察鼻腔黏膜色泽、肿胀程度、分泌物情况等)、过敏原检测(排查过敏性因素)、鼻窦CT等检查明确诊断,以区分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鼻炎等不同类型。
六、治疗原则
(一)避免诱因
远离粉尘、化学刺激物等不良环境,积极治疗全身慢性疾病。
(二)药物治疗
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减轻鼻黏膜炎症;伴有过敏因素者可使用抗组胺药;鼻腔生理盐水冲洗可清除分泌物、改善鼻腔微环境。
(三)手术治疗
慢性肥厚性鼻炎经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方式,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慢性鼻炎需避免滥用减充血剂等药物,以防药物性鼻炎。日常应注意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保持鼻腔清洁,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等非药物方式缓解症状。
(二)孕妇
孕妇患慢性鼻炎时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如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等非药物干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三)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慢性鼻炎时需兼顾基础疾病控制,选择治疗方案时综合考量药物相互作用及对全身状况的影响,注重鼻腔护理与生活方式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