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鼻炎是儿童期常见变应性疾病,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经IgE介导引发,鼻黏膜局部免疫激活,B淋巴细胞产特异性IgE,再接触过敏原致细胞释介质致鼻黏膜病理改变,有鼻部及眼部症状,可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过敏原检测诊断,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非药物干预(如鼻腔冲洗、调节湿度)、药物治疗(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婴幼儿用药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有家族过敏史儿童需密切关注症状、排查过敏原并管控环境。
一、定义
儿童过敏性鼻炎是儿童期常见的变应性疾病,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反应,主要因吸入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引发,可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与生长发育。
二、发病机制
当儿童接触过敏原后,鼻黏膜局部免疫系统被激活,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IgE,IgE结合于肥大细胞等效应细胞表面,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效应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促使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介质,引起鼻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亢进及鼻黏膜水肿等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关症状。
三、症状表现
1.鼻部症状:典型表现为阵发性打喷嚏,每天数次,每次3个或更多;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痒,儿童常表现为反复揉鼻;鼻塞,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严重时影响呼吸与睡眠。
2.眼部症状:部分患儿伴有眼痒、流泪、眼红等,因过敏原累及眼部黏膜所致。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发病诱因(如接触花粉、尘螨等)、症状出现时间及特点、家族过敏史等。
2.体格检查:观察鼻黏膜情况,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下鼻甲水肿等。
3.过敏原检测:
皮肤点刺试验:将少量高度纯化的常见过敏原液体滴于患儿前臂,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若对该过敏原过敏,15分钟内刺点处会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阳性反应)。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IgE水平,辅助判断过敏原。
五、治疗原则
1.避免接触过敏原:若明确尘螨过敏,需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使用防螨床品;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
2.非药物干预:
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过敏原、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症状。
合理调节室内环境湿度,维持在40%-60%,利于缓解鼻部不适。
3.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可缓解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鼻用糖皮质激素:能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儿童年龄等合理使用。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鼻塞、流涕等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用药需格外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刺激患儿鼻腔,如进行鼻腔冲洗时需使用适合婴幼儿的温和方式。
有家族过敏史儿童:早期需密切关注鼻部症状,及时排查过敏原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疾病发生风险,日常加强对环境中过敏原的管控,营造健康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