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存在多种后遗症,包括阴道出血时间长及出血量多,约10%-15%女性会出现,年龄大、多次流产史者易发生;有5%-10%可能流产不全,年龄小、流产后未注意休息等易出现;感染发生率约2%-5%,免疫力低下、流产前有生殖道炎症者易发生;可致月经失调,年龄大、生活不规律等易出现;还会使再次妊娠时发生前置胎盘等并发症风险增加,多次药物流产史、有子宫手术史者风险更高。
一、阴道出血时间长及出血量多
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通常较长,一般会持续1-2周,甚至更长时间。部分女性出血量可能较多,超过月经量。这是因为药物流产是通过药物干扰胚胎着床及发育过程,使胚胎排出,但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不良,影响子宫创面的止血。有研究显示,约10%-15%的药物流产女性会出现阴道出血时间长或出血量多的情况,需进一步处理,如药物治疗或清宫手术。年龄较大的女性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可能更易出现这种情况;有过多次流产史的女性子宫状态不佳,也会增加阴道出血异常的风险。
二、流产不全
药物流产存在流产不全的风险,即宫腔内仍有胚胎组织残留。残留的组织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不止、腹痛等症状。超声检查是诊断流产不全的重要方法,约5%-10%的药物流产可能出现流产不全情况。若残留组织较小,可通过药物促进排出;若残留组织较大,则需进行清宫手术。年龄较小的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药物流产后发生流产不全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不健康,如流产后未注意休息、过早劳累等,也可能增加流产不全的发生风险。
三、感染
药物流产后,由于阴道出血时间长,子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容易引发感染,出现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有异味等症状。感染可能向上蔓延引起盆腔炎等疾病。有统计表明,药物流产后感染的发生率约为2%-5%。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的女性,药物流产后感染的风险更高;流产前有生殖道炎症未及时治疗的女性,也容易在药物流产后发生感染。
四、月经失调
药物流产可能导致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等。这是因为药物流产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干扰子宫内膜的正常修复和月经周期的调节。一般在药物流产后3个月左右,月经可逐渐恢复正常,但部分女性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年龄较大的女性本身内分泌调节功能逐渐减退,药物流产后出现月经失调的可能性相对更大;长期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的女性,也更容易在药物流产后出现月经失调情况。
五、对再次妊娠的影响
药物流产后,再次妊娠时发生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等妊娠并发症的风险可能增加。有研究发现,药物流产史的女性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比无药物流产史的女性高约2-3倍。这是因为药物流产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影响胎盘的正常着床和发育。有多次药物流产史的女性,对子宫内膜的损伤更严重,再次妊娠时出现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有剖宫产史等子宫有手术史的女性,药物流产后再次妊娠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会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