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是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的小血管炎与感染等相关有双下肢对称性紫癜等表现血小板计数正常等轻症对症重症用激素治疗约部分患者可出现肾损害表现为IgA肾病病理改变;IgA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类型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多以血尿首发伴蛋白尿等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肾活检为确诊金标准按病情分层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儿童是高发人群需注意休息等成年要健康生活方式特殊病史者避过敏原等。
一、过敏性紫癜
1.定义与发病机制: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小血管炎,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与感染(如链球菌感染)、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机体对某些致敏原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
2.临床表现:皮肤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紫癜,可伴关节痛(关节型)、腹痛(腹型)、血尿蛋白尿(肾型)等,肾型过敏性紫癜可发展为IgA肾病。
3.诊断方法:依据典型皮肤紫癜、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肾型者需行尿常规、肾活检等检查协助诊断。
4.治疗原则:轻症可对症处理,如休息、避免过敏原等;重症需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肾型者按IgA肾病肾损害情况进一步处理。
二、IgA肾病
1.定义与发病机制:IgA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类型,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发病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感染等因素可诱发IgA异常沉积导致肾脏损伤。
2.临床表现:多以血尿为首发症状,可伴不同程度蛋白尿,部分患者可出现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部分患者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
3.诊断方法:肾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金标准,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区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
4.治疗原则:根据病情轻重分层治疗,轻度蛋白尿、肾功能正常者需控制血压(如ACEI/ARB类药物)、减少蛋白尿;病情较重者需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治疗,同时需注意避免感染等加重因素,保护肾功能。
三、两者关联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关联:约30%~50%的过敏性紫癜患者会出现肾损害,表现为IgA肾病的病理改变,因此过敏性紫癜患者需密切监测尿常规等,早期发现肾受累情况。
2.儿童患者:儿童是过敏性紫癜及IgA肾病的高发人群,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谨慎使用可能肾损伤的药物,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家长需加强护理,观察病情变化。
3.成年患者:成年患者需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感染、劳累等诱发因素,规律服药,监测血压、蛋白尿等指标,女性患者妊娠时需密切监测肾功能,评估妊娠风险。
4.特殊病史患者:有过敏性紫癜或IgA肾病病史者,需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食物、药物等,有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蛋白摄入,遵循低蛋白饮食原则,同时注意预防感染,因为感染可加重肾脏损伤。